人民日报:叶诗文 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通道

  叶诗文已与她的同伴们凯旋。然而在伦敦、在全世界,叶诗文的话题仍在继续。

  有质疑更有肯定

  叶诗文是“清白”的,她的运动才能“值得赞赏”

  这个世界虽然并不完美,但依然不乏良知。

  就在叶诗文首夺400米混合泳金牌遭到一些西方媒体质疑后,很快就有权威的人士站出来为其正名。这位重量级人物就是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阿恩。他说:“我已经从事反兴奋剂事业长达40年的时间,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有足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小将有违例的行为。因此,我们不应当随便指责运动员,我们应当承认事实。”

  伦敦奥组委主席、曾获得两枚中长跑项目奥运金牌的塞巴斯蒂安·科更是现身说法。他说:“我曾经将自己80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一下子提高了4.5秒。青少年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也不是第一次了,叶诗文的成绩并非难以想象。我要为她的出色表现表示祝贺。”

  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更是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证明叶诗文“清白”,并认为她的运动才能“值得赞赏”。

  就连“谣言策源地”之一的美国奥委会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8月6日,美国奥委会主席劳伦斯·普罗布斯特在会见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时说,他对美国游泳教练莱昂纳德质疑叶诗文的言行表示遗憾。他也再次声明,“莱昂纳德并不代表美国奥委会,也不代表美国游泳队。”

  在备受质疑时,叶诗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国游泳队、中国代表团给了她最有力的支撑。赛场上,中国选手一次又一次以实力征服对手,孙杨、焦刘洋等一大批选手的优异表现和不断突破,让世界看到,叶诗文的成功绝非孤例,她不过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体育的典型代表。赛场外,面对各种挑衅的杂音,中国选手同样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赛场内外,中国选手以不同的方式讲述和演绎自己为国争光的渴望、对奥运梦想的执着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只言片语汇聚成打动人心的力量。

  真实的声音不断传递

  质疑者放下“成见”,纠正错误言论,寻找中国游泳成功的原因

  事实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

  一些西方媒体正放下简单的是非判断和固有成见,开始寻找叶诗文和中国游泳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

  英国《卫报》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位中国游泳队英籍随行教练的真切感受。文中写道“我必须说,人们在《卫报》网以及许多其他网站上发表的针对叶诗文的评论,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猜测。中国运动员接受的训练是极其艰苦的,艰苦到我难以用言语表达。我曾经执教5个国家的奥运游泳代表队,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运动员接受过如此艰苦的训练。中国运动员超级能消化高强度的训练,他们能比西方运动员容忍更长时间的痛苦。每天每时每刻他们都准时出现在训练场并全力以赴。能代表自己的国家出征他们感到非常自豪,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团队精神。” 

  在公众的舆论压力下,还有一些媒体开始纠正自己的言论错误。

  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8月6日发布声明,就其网站刊载的一篇将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道歉。这份道歉声明由《自然》的杂志主编蒂姆·阿彭策勒署名。

  这篇名为《为什么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引发怀疑》的文章8月1日发表在《自然》网站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愤慨,他们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非常有力的批驳。一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的网友发表评论说,该文关于叶诗文表现“异常”的结论,来自不合适的数据比较,在统计学上是“典型的为了目的而选取数据”,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饶毅8月4日向《自然》总编辑发出了公开信,指出“卡拉韦的报道说得好听是草率,说得难听是种族偏见”。

  当真实的声音被不断传递和放大,质疑之声已越来越没有立场。针对叶诗文的无端质疑与猜忌固然令人愤慨,但叶诗文所表现出的宠辱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无疑也为中国体育做了一次良好的形象代言。这个天才少女,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条通道。以她为焦点,中国与世界正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互动,双方相互打量和审视的目光中有了更多诚意与理性。

  (本报伦敦8月7日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游泳、花样游泳、水球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