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金牌虽好 奥运精神价更高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11:26  渤海早报

  在伦敦“海浪”(伦敦奥运会水上中心)采访,最大的感触就是听力肯定下降不少,英国观众的热情比“海浪”更加强烈,笔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不少观众都是带着啤酒入场,这在国内的比赛中很少出现。快乐的英国人像是更享受比赛,而不是注重结果,只要运动员出场,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现场总是掀起一阵巨大的欢呼声,即使英国运动员排名垫底,英国观众依旧“亢奋”,把掌声和欢呼声送给走上领奖台的每一个运动员。在看着中国人走上冠军领奖台时,当地英国人的一片欢呼,就连笔者也感动不已。

  这种良好的气氛,几乎每一个赛场都在呈现,但是昨天在温布利体育馆中第一次响起嘘声,不幸的是这一嘘声送给了我们羽毛球(微博)队。为了避开提前与本方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中国女双组合于洋加油/王晓理加油表现得很业余,称霸世界的中国羽毛球军团,如此“表演”,让人不胜感慨。

  不可否认,4年才举办一次的奥运会,对每个运动员来说,是非常珍惜的比赛,可能是其在这个舞台上唯一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了取得好成绩,选手们选择避免内耗,这种做法从个人角度也可以理解,而本届奥运会采用了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的新赛制,也给队员在客观条件上提供了选择淘汰赛对手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消极比赛的理由。

  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作为一名记者,记者走到赛场时候,最感动的时刻不是比赛过程,而是比赛后的升国旗仪式,当一面五星红旗高高挂起,当雄壮的国歌响彻场馆,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应该是金牌的最大魅力,一块金牌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褒奖,更是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赞誉。

  可是当我们使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进行比赛,即使赢下了金牌,别人也会嗤之以鼻,我们辛辛苦苦用无数汗水铸成的良好形象,可能因为这样一块金牌而毁之一炬。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上的所谓“战术”,我们并不欣赏,由此而获得的所谓金牌,我们并不需要,金牌固然好,道德价更高。

  (本报伦敦专电)

  吴 飞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