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林被裁6成网友叹可惜 王妈妈:要学会自我调整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11日14:51  东南快报微博

  本报记者黄文龙

  从入选国家男篮集训队,到每次热身对抗赛,2米14的王哲林(微博)一直被大部分媒体称为中国内线的希望。

  昨天下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在备受关注的男篮名单中,王哲林落选。而小将郭艾伦则成为第三后卫进入正选名单。

  年仅18岁的福建小将王哲林在2012世界篮球峰会比赛中一战成名。他作为唯一的亚洲球员首发登场,在22分钟内砍下19分8篮板2盖帽,刷新了易建联(微博)在 2004年创造的7分7篮板的中国球员得分和篮板的历史纪录。此后,他第一次入选国家队,一系列的表现也令他受到国内乃至国际媒体的关注。

  央视著名解说嘉宾苏群(微博)对于王哲林的落选表示遗憾:王哲林有可能是中国男篮的希望,作为“备胎”他应该留在队里。王哲林的母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哲林要学会自我调整。”

  最意外的落选

  本届中国男篮除了王治郅和易建联之外,最热门的话题人物,非福建籍球员王哲林莫属了。不过,随着昨天下午中国男篮正式对外宣布名单,这位18岁的篮球天才少年,终于止步伦敦奥运。

  从入选国家男篮集训队之后,王哲林就备受媒体关注,而这个年轻人也特别争气。从今年5月底跟美国明星队的比赛中他拿下了自己在国家队中的首个两双(13分和 10篮板)开始,在斯杯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他在20分钟的出场时间里拿下了9分和9个篮板收尾,表现近乎完美,他的表现甚至比同龄时期的姚明、易建联都优秀,这些连姚明与易建联都亲口承认。对于这个新人,姚明也表示“潜力巨大”。

  昨天在男篮奥运名单公布之后,在一个“此次裁掉谁比较可惜”投票选择中,超过6成的网友都认为王哲林的离开最可惜。

  男篮最终名单公布以后,《篮球先锋报》总编辑、央视著名篮球解说嘉宾苏群就在微博里写道:“现在大家终于明白 全力以赴 的含义了吧……我说过这不是口号,而是男篮12人名单的确定标准……不让王哲林去伦敦,是个大大的错误……”网友“太平老江”表示: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篮协的官员们再次复制“发晕”的效果,功利篮球又一次主宰了游戏结局。看来王哲林的成长周期又得延迟四年!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点:王哲林一场CBA(微博)没打,热身赛上虽偶尔有几次漂亮的进球,但篮板球都抓不住。带他去伦敦就几场比赛垃圾时间上场真的有多大作用吗?

  主教练:他还没准备好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苏群表示,篮球赛场上,一共有12个人,一般只有9到10个算得上是真正可以上场的,算是主力和轮换阵容,其中有一至两名运动员则是这

  支球队的“备胎”。是球队将来的希望,以及现在的培养对象,基于此王哲林应该留在队里。

  苏群说,虽然王哲林现在的年纪还小,但是王治郅最早参加奥运会时也只有19岁而已,姚明参加奥运会时还没满20周岁,易建联就更年轻了,17岁就参加奥运会。这些球员最后都成为球队的核心,就证明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现在王哲林也是存在这样的考虑,也许他去了奥运会上场时间不会多,但是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培养,这些经验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对中国男篮的未来考虑。

  对于王哲林的落选,男篮主帅邓华德通过短信向某网站说明了原因:“他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机会难得,中国男篮绝对不会将它当作新人的练兵场。因此,教练组最终在张兆旭、苏伟(微博)、王哲林三名中锋中留下了更适合这支球队的张兆旭。相比王哲林,张兆旭在防守端有着更大的威慑力,补防和盖帽也更为突出。虽然王哲林在进攻端更具特点,但作为内线替补,防守端的掌控力显然更有说服力。

  苏群表示这不能怪邓华德,因为一般篮球队伍的前10个名额,是由主教练意志为主的,他想打什么样风格的战术,就挑选什么样的球员。最后一到两个名额是篮协官员主导的,而篮协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肯定有他们自己的打算。

  母亲说:他要学会自我调整

  男篮公布名单之后,网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但是王哲林的妈妈却很迟才知道,直到记者打电话给她才知道。王妈妈表示:“哲林练了这么久,最终没能去伦敦,感觉挺遗憾的。运动员练那么辛苦,都想为国出力。但是最终没去,也只能说我们还有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且哲林需要锻炼的还有很多。”

  王妈妈说:“哲林也要学会自我调整,因为这些对于运动员来说都是正常的,只是他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去训练,争取下次机会。”

  但王哲林绝不是失败者。作为国家队新人能留到最后的14人名单,已是胜利。虽然无缘伦敦奥运,但放眼未来,还有无数机会等待着王哲林去把握。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王哲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