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伦敦8月6日电(记者 王祖敏)58:90,32分的差距。这个悬殊的比分来自于均无小组出线希望的中国男篮与英国队的“荣誉之战”。
尽管赛前外界对中国男篮的伦敦之行不持乐观态度,但其小组赛5战全败且“越战越弱”的结果,恐怕还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早在1994年世锦赛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就曾进入世界八强。但近20年来,中国男篮始终难以跨越“老八杠杆”。尽管“姚明时代”的中国队,被认为是中国篮球的黄金一代,但也仍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止步于此。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篮球的职业化时期。1994底,中国篮协在北京召开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决定自1995年起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实行主客场、跨年度的新赛制,由此诞生了中国篮球职业联赛。
这一时期,篮协对中国男篮的投入可谓大手笔。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至今的三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均是洋教头挂帅。NBA(微博)著名教练、“银狐”哈里斯、篮球“凯撒”尤纳斯都曾执掌中国队帅印。
这一时期,中国篮球人的努力人所共见。NBA季前赛登陆中国,世界顶级篮球巨星到中国传道授业,各种深造、培训提升着教练队伍的水平,频繁的高水平赛事开阔着人们的视野。在赛场上,一批批老将新秀带着伤病前赴后继……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如此背景下,中国篮球为何始终无法追上国际篮球运动发展的步伐?
一位多年致力于青少年篮球运动的专业人士告诉中新社记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年,是国际篮球水平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也在进步,但因为步伐太小,所以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呈放大趋势。
他认为,阻碍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是三个“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选材。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骨龄测试”是选拔篮球苗子的一个重要依据,“大个子”倍受青睐,尽管在这一选拔尺度下产生了姚明、王治郅加油、巴特尔(微博)等中国“移动长城”,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一批有篮球天赋但却没有身高优势的苗子被“一叶障目”。
二是改龄。在一些青少年球队尤其是少年队,选手改龄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年龄以大改小的球员在体力和能力上自然超出正常年龄段的选手,“抢”走了后者往上发展的机会,使得很多真正的好苗子无法正常破土成长。而那些改龄选手因为实际年龄较大已经没有太多的上升空间。
三是黑哨。因为地方保护或者其他利益关系,在一些青少年赛事中,裁判影响甚至主导比赛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这些不公平的赛事,扼杀了不少青少年球员和其家长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使得很多篮球苗子退出或夭折。
任何一支国家队都堪称是该项运动的金字塔塔尖,作为基石的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这个“塔尖”的高度和强度。因此,人才储备捉襟见肘的中国篮球,只能仰视那个并非高不可及的“老八杠杆”
如今,中国篮球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制定了能充分发掘少年选手不同特点的选拔标准,骨龄测试转而成为核实选手真实年龄的利器;对裁判和基层教练的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消除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影响可能还需时日。但在“荡涤尘埃”之后,在中国青少年球员的身体素质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之时,中国篮球运动的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