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最受关注的三大球赛事进入高潮,球场上红色的“CHINA”字样却已经集体消失。
与此同时,日本女足打进了决赛,日韩男足将争夺铜牌,淘汰了中国队的日本女排(微博)和韩国女排携手进入四强……
尴尬的三大球 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来袭
中国男篮奥运小组赛五战全败,场均输掉27.5分,排名倒数第一,平了20年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所创下的奥运历史最差纪录。由于中国男女足早在奥运会预选赛就折戟沉沙,中国男篮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姚明在评价男篮的失败时,对属于他自己那个时代的评价相当准确:“我们是有一些比较顶尖的球员,短时间里也有一些效果,但长时间积累毕竟会落下风。”
在姚明时代,因为没有危机感,男篮国手们的上场功能被极简到了“给姚明传球”,郑武那一辈人的球队进攻体系和单兵投射能力都退化不见了。
三大球全都青黄不接。随着姚明、王治郅加油等人的先后离开,球队没了核心和领袖,多个位置上缺乏实力突出的新人。被称为“玄冥二老”的苗立杰(微博)加油和陈楠(微博)加油两员老将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是中国女篮的定海神针。中国女排也难以挑选出一流的后备人才。
等这些老将都退役了,再思考未来,一种令人绝望的恐惧感袭来。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男女篮会不会跟随男女足,在预选赛就说拜拜了呢?
尴尬的动机 用全运会金牌拉动青训
王治郅临别伦敦时,寄语中国男篮:少一些急功近利,多几分耐心,人才终究会上来。姚明也说:“球场上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运动员和另一个运动员的竞争,真正体现的是两者背后的培养体制和机制。”
放眼望去,除了排球的职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中国足球和篮球已经跟着国外高水平联赛依样画葫芦学了十几年。中超(微博)和CBA(微博)联赛的俱乐部准入制都有明文规定,除了有打联赛的一线队,还要有健全的二、三线队伍。但真正有健全的青训体系的俱乐部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金牌也在拉动青训。按计划,辽宁全运会三大球项目的金牌一块算三块,且设置成年组和“小年龄组”,刺激各省队投入大球青训力量。一位CBA俱乐部人士说,他们的成年组到全运会没戏,但“小年龄组”有希望冲金。因此现在该俱乐部就有两支二线队,一支备战联赛,还有一支95-96年龄段的小年龄组球队,专门备战全运会。然而,这样的青训是“伪青训”,举国体制被证明对大球项目起不了太大作用,过去十年依靠的姚明还是NBA(微博)锻造出来的。
尴尬的人才输送体系 会不会打球没关系,只要有身高
金牌拉动“青训”,只是让一些有篮球资源的省份多了一支15-20人的备选力量而已。与篮球强国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职业联赛的人才培养体系相比,我们的体制能为国家队输送的精英还是太少了。
各队都知道提前抢苗子的重要性,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有时候选拔的过程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基本上就是测骨龄。中国篮球流行球员高大化,8-10岁的小孩,一测骨龄能长到2米10,肯定直接就挖走了。技术什么的,年纪还小,都是拉到队里再练的。”
中国篮球的人才输送体系面临这样的尴尬:会打球,骨龄不理想,没戏;不会打球,骨龄数据好,入选。那么年少时的乔丹在中国有没有可能进入训练成长体系呢?“也许有,但是风险很大。除非去少体校,基本放弃文化课。如果骨龄测出来只有1米9,以后还是上不去怎么办呢?”
尴尬的CBA 本土球员沦落为给超级外援传球
更尴尬的是,当一个比一个牛的超级外援进入CBA,本土青年球员的任务也被极简到了给外援传球,在联赛中得不到锻炼机会。为了给他们补课,今年起全国青年联赛放开年龄,允许打CBA的一线球员参与,这样一来,二线队员更没有实战机会了。
“办青年比赛没钱赚,没赞助,比赛本来就少。二队基本上没球打,一年除了青年联赛,10个月都在训练。”这位CBA俱乐部人士说,“我就是天天看着他们训练、训练,这样上了一队也不会打比赛。除非有机会去国青队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