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学术刊物公开致歉叶诗文:这并不是我们的意图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06:14  北京日报

  “我们向我们的读者和叶诗文(微博)加油道歉。”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6日发布声明,就其网站刊载了一篇将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道歉,其相关负责人也向新华社记者解释了这场由奥运延伸至科学界的风波中出现的一些误会。

  “存在错误缺乏细节”  

  《自然》杂志于伦敦时间6日下午在网站原文下方发布了道歉声明,其中提到:“我们注意到相关讨论中指出的一些错误,以及相关统计中缺乏更多的细节(我们现在回头看对此表示遗憾),造成了我们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我们的意图。”

  这份道歉声明由《自然》杂志的主编蒂姆·阿彭策勒和《自然》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共同署名。阿彭策勒告诉新华社记者,《自然》杂志除了发表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文章外,也还有一些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章,包括此次引发争议的新闻文章,他是这个板块的负责人,对于此次风波,“这份声明正表达了我们想说的”。

  他还解释说,一些网友在《自然》网站上的批评性跟帖消失了,不是《自然》故意进行了删除,而是由于跟帖评论实在太多,超出了系统的能力,老的评论就被新的评论挤掉了。

  他还提到,这篇引发争议的文章“只是发表在《自然》网站上的新闻类文章,不会出现在正式出版的《自然》杂志中”。

  这篇名为《为什么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引发怀疑》的文章作者署名尤恩·卡拉韦,于8月1日发表在《自然》网站上,其中认为叶诗文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的卓越表现是“异常”的,即使当前的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完全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  

  主动张贴质疑信件

  此外,《自然》还主动张贴了一封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Lai Jiang质疑尤恩·卡拉韦报道的信件,该质疑信件从六个方面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论证了尤恩·卡拉韦的谬误。

  第一、尤恩·卡拉韦报道中说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的成绩比2011年上海世锦赛的成绩快了7秒,认为这样的进步让人“无法相信”。但是,叶诗文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010年亚运会游出的4分33秒79,比伦敦奥运会上的成绩快了5秒38,而不是尤恩·卡拉韦宣称的7秒,这说明尤恩·卡拉韦的论证不科学、不严谨。

  第二、叶诗文现在只有16岁,对于一个快速成长的少年来说,成绩在两年内大幅度提高不是不可能,而尤恩·卡拉韦仅凭主观臆测就认定这样的提高是“异常”的,其结论是毫无根据的,也是一种不科学。

  第三、尤恩·卡拉韦将罗切特(微博)和叶诗文最后50米的速度进行比较的方法不科学。罗切特在最后50米确实比叶诗文慢,但他前300多米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已经耗用了很多的体力,而叶诗文在前300多米一直落后,最后的100米自由泳又是她的强项,难道叶诗文的最强项就一定比男选手非强项差吗?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叶诗文最后50米比罗切特快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双方当时的具体情况本来就不一样。尤恩·卡拉韦不考虑实际情况,直接从“女人怎么可能游得比男人快”的角度切入,先入为主地向读者暗示这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

  第四、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证将罗切特与叶诗文进行比较本身就不合理。事实上,在男子400米混合泳比赛的最后50米,有4个男游泳运动员游得比罗切特(29.10秒)和叶诗文(28.93秒)快,他们分别是:日本的萩野公介(28.52秒)、美国的菲尔普斯(微博)加油(28.44秒)、日本的堀畑裕也(27.87秒)和澳大利亚的福尔摩斯(28.35秒)。罗切特虽是冠军,但这不能证明他任何时候的速度都是最快的,尤恩·卡拉韦的论证方法完全没有科学严谨性,这是一种悲哀。

  第五、尤恩·卡拉韦暗示读者通过药检也不能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这种行为很可笑。《自然》难道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药检的不可信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在《自然》上刊登的学术论文有很多都应该撤回。看尤恩·卡拉韦写的文章,我们可以理解成他认为所有的运动员都可能服用兴奋剂,尤恩·卡拉韦从始至终都没有拿出叶诗文服用兴奋剂的证据,他凭什么质疑叶诗文呢?

  第六、尤恩·卡拉韦为了达到抹黑叶诗文的目的,一直都在强调药检不可靠,称“几乎没有人未通过奥运会药检”。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已经证实,本届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早在开幕式前6个月就已经进行药检,其中107名运动员被查出使用兴奋剂。这难道就是尤恩·卡拉韦所说的“几乎没有人未通过奥运会药检”吗?尤恩·卡拉韦的论证未免也太不合理了。

  中国科研人员抗议

  尤恩·卡拉韦的文章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愤慨,很多人致信《自然》,指出尤恩·卡拉韦搞错事实、歪曲真相。《自然》经过调查后,承认尤恩·卡拉韦的报道有失公允,发表公开道歉书,向读者和叶诗文本人进行道歉。

  由于《自然》的主要读者群体是科研人员,他们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非常有力的批评。比如署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Lai Jiang的网友在《自然》网站上跟帖评论说,该文关于叶诗文表现“异常”的结论,来自不合适的数据比较,在统计学上是“典型的为了目的而选取数据”;此外,即便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排除服用兴奋剂的说法属于“不可知论”,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许多中国科研人员向《自然》杂志提出了抗议,北京大学饶毅4日向《自然》总编辑发出了公开信,指出“卡拉韦的报道说得好听是草率,说得难听是种族偏见”。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的王立铭还发起签名行动,提出如果《自然》不道歉就抵制《自然》。据王立铭介绍,他在伦敦时间6日下午向《自然》发送了已收集到的1060个签名,随后不久就收到回信,《自然》表示已经做出了回应。截至发稿时,该行动已经征集到约1500名中国学者的签名。

  声音  

  “飞鱼”悲哀质疑

  美国“飞鱼”菲尔普斯6日为叶诗文打抱不平。他表示,中国游泳天才因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遭遇禁药质疑,这让人感到“悲哀”。

  16岁的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收获两金,并且打破了女子400米混合泳的世界纪录和200米混合泳的奥运会纪录。

  结果,叶诗文的神奇表现引来美国教练莱昂纳多以及一些西方媒体的质疑。莱昂纳多很不负责任地断言,叶诗文是在药物的帮助下游出这一佳绩的。

  在菲尔普斯看来,叶诗文的成功秘诀其实就是刻苦训练。“在运动员游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后,有人的第一反应却是质疑,这真是让人觉得有些悲哀。”菲尔普斯在接受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

  “比赛能让你看出来哪些人是刻苦训练的。但有些人时常会很随意地下结论,这是不对的。”菲尔普斯说。

  在伦敦收获4金2银后,27岁的菲尔普斯带着18枚奥运金牌、22枚奥运奖牌的傲人纪录告别泳坛。对于后辈,他不忘鼓励:“能看到叶诗文的比赛,感觉很棒。”

  评论  

  有争议重事实才“自然”

  英国《自然》杂志6日就有关叶诗文的争议文章宣布道歉,说明那些带着偏见看待中国奥运选手的质疑是经不起科学推敲的,其他一些发表了类似言论的人士,似乎也应该有这种在相关争议中尊重事实的“自然”态度。

  《自然》杂志作为全球顶级的学术杂志,要说声“道歉”是很不容易的。就在7月份,《自然》刚刚结束了一场官司,因为一名学者指控《自然》关于他学术不端的报道是诽谤,结果《自然》耗费了150万英镑和3年多时间,硬是赢下了这场诉讼。当然,《自然》获胜的原因是确实有该学者不端行为的证据在手。

  此次《自然》向读者和叶诗文道歉,也是因为这篇引发争议的文章缺乏事实根据。该文在叶诗文的奥运药检记录完全清白的情况下,完全是从对中国游泳选手的偏见出发,硬要把她和兴奋剂扯到一起。结果在招致抗议后,《自然》承认文章中存在错误,并随之道歉。

  在此次事件中,也应该赞扬一些中国科研人员不惧权威的精神。《自然》的主要读者群体是科研人员,在争议文章出现在《自然》网站后,大量中国科研人员发出了抗议的声音。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向《自然》总编辑发出了公开信,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的王立铭更是在网上发起签名行动,号召中国学者,如果《自然》不道歉就予以抵制,截至6日已经收集到了约1500个签名。

  以《自然》在科学界的地位,敢于号召抵制是需要相当勇气的。这是大量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发表论文的刊物,在许多高校,只要能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就可以申请评教授。因此在王立铭的签名号召发起后,网上也有不少人质疑行动的有效性。但结果显示,即便是权威的顶级刊物,也会在事实的面前低头。

  王立铭告诉新华社记者:“西方人对中国人常有两个负面偏见,一是我们能力差做不到,二是做到了就是靠欺骗。因此像这次关于叶诗文的争议中,我们就应该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地指出他们的问题。”

  他说:“许多中国学者都非常有担当地参与了此次签名,我们为这次能让《自然》承认相关文章中的科学错误而感到骄傲。”

  《自然》在发现相关错误后随即道歉,仍然表现出了大家风范,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我们也希望有些仍在质疑叶诗文的人士,如美国游泳教练员协会主席约翰·莱昂纳多,能够在叶诗文药检结果清白的事实面前有这种“自然”的态度。黄堃  

  英报反省“丑陋心态”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发表题为《我们英国人为什么视中国运动员为作弊者、怪人和机器人?》的文章,对以一种混杂着嫉妒和无知的丑陋心态看待中国人进行了反省。文章如下:

  为什么抨击中国对我们英国人来说是如此自然的事?本届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周时间,我们已有了中伤16岁的泳坛超级明星叶诗文的评论。我们也做了有关中国“残忍训练工厂”的报道。我们亲眼见到,在中国顶尖羽毛球(微博)女运动员被取消参赛资格后,媒体涌现出来的幸灾乐祸。

  观察人士以一种混杂着嫉妒和无知的丑陋心态看待中国人,怀疑他们获得这么多枚奖牌的能力,并对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和追求卓越感到厌恶。这是我们把中国人视为异类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仍忠实捍卫着我们这些愈发走向失败主义的英国人在很早之前就已背弃的价值观,即全心投入和决意取胜。

  来看看有关中国奥运训练制度的那些着实令人震惊的讨论吧。《每日镜报》告诉我们,中国使用“几近折磨的训练方式”。中国的奥运体系是“价值5亿英镑的官僚机器”,显然是为了“大批炮制”奥运选手及“确保中国在世界体育界中的优势地位”。该报称,中国运动员一直“像机器人一样被从冷漠的人体生产线上制造出来”。  

  这类报道不仅反映出(西方)对远东民族所抱有的种族主义看法,同时也流露出我们自己对催促年轻人表现优异——即向年轻人施压以便让他们出类拔萃——的观念深感不适。我们本身不愿像过去那样要求年轻人,不愿对他们“寄予厚望”,这让我们惊恐地看待向孩子施压的中国人!中国人并没“折磨”他们伟大的未来运动之星—一切只是因为我们这些自负的英国人如今把纪律和历练视为折磨。

  再来看看有关东方国家的羽毛球选手作弊的讨论。这些女选手的行为真的如此不可思议吗?对运动员来说,在奥运会最开始的几轮初赛中保存实力或利用能确保在后来的比赛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策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过,英国公学运动场上那种追求卓越和期望的精神给了他灵感。但是,如今这种精神已在英国无处可寻了。而中国存有这种精神。就此打住吧。要么就行动起来,尝试在英国国内重新发现和推广这样的精神。不过,请不要再把中国人当成作弊者、怪人和机器人来对待。

  资料  

  游泳天才叶诗文

  8月6日,叶诗文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当日下午,在伦敦奥运会上赢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的中国游泳队抵京,备受瞩目的奥运冠军孙杨(微博)加油、叶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第一时间表达了对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所有人的感谢。

  新华社发

  叶诗文,浙江杭州人,中国女子游泳队运动员。2010年,14岁的叶诗文首次参加亚运会就夺得女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两项冠军。2011年,在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200米混合泳冠军,这是“95后”泳坛新星首度登上世界大赛冠军领奖台,也是自1978年以来最年轻的世界游泳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随后在女子200米混合泳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以2分07秒57夺冠,成为双冠王,创造了中国游泳个人两项奥运冠军的历史。 

  《自然》杂志

  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1869年在英国创立,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常与美国《科学》杂志并称为世界两大顶级学术刊物。

  《自然》杂志以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而且在本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自然》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