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冲金需战胜自己 摆脱受伤心理阴影是关键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7日05:31  成都商报

  今天17:10分,2012年伦敦奥运田径110米栏预赛开赛,身穿耐克最轻快田径战袍Nike Pro Turbospeed战袍的刘翔被分在预赛第六组第四道,从小组对手情况来看,他只要正常发挥水平,晋级半决赛没有悬念。从早早到德国“避寒”,直到田径比赛开始前才来到伦敦,刘翔和他的团队可谓做足了工作。尽管外界还是对刘翔的身体状况有所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他会重蹈2008年奥运会伤退的覆辙。但作为一名快30岁的老队员,能够从2008年那样黑暗的低谷,一步一步地重新找回竞技状态和信心,直到再一次站在奥运会赛场之上,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刘翔,请放轻松你的脚步,因为无论成败,你都是英雄!

  四年时间

  刘翔竟能“复活”

  2008年8月19日,承载了全中国人期盼的刘翔因为脚伤退赛,只留给了全国人民一个悲伤的背影。此次退赛,也成为了刘翔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因为失望,国人的指责,甚至谩骂铺天盖地,刘翔的商业价值几乎折半。比这些心理压力更严重的,是困扰他多年的伤势:跟腱止点末端损伤。在不少人看来,刘翔的运动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过,就在这人生最黑暗的低谷,刘翔始终没有放弃过希望:2008年12月3日,刘翔飞赴美国,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治疗,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刘翔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痛苦,积极配合治疗。坚持的结果,就是复苏。2009年9月20日,阔别赛道398天后,复出的刘翔就给了全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就在人们还在讨论他是否能跑进13秒50时,刘翔却以13秒15的成绩宣布了自己的回归。此后,尽管伤患处一直小有反应,但刘翔的竞技状态依然走上了一条上升的道路:13秒09,2010年在广州缔造亚运会“三连冠”传奇,刷新自己保持的亚运会纪录;13秒07,在2011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战胜风头最劲的奥利弗;13秒27,在2011世锦赛上被罗伯斯“拉手”错失金牌;12秒97,在2012年5月19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中首次跑进13秒;2012年6月3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中,翔以12秒87的平世界纪录成绩摘得冠军。由于当时风速超标,未能计入成绩。这一系列的数字说明,四年之后,刘翔已经复活。

  孙海平

  想夺金要跑12秒90  

  按照教练孙海平的估计,奥运会三枪,第一枪大概跑13秒45左右就可以晋级决赛,第二枪就要跑到13秒30,“具体就要看到时候怎么分组了。如果几名高手分到同一个组,这比赛的强度就大了,因为只有小组前两名才可以确保晋级下一轮。”至于这次的夺冠成绩大概需要多少,孙海平认为是12秒91或12秒92,甚至完全有可能是12秒90。

  抵达伦敦之后留给刘翔的准备时间并不长,以刘翔的实力他要从小组中脱颖而出当然并不困难,但能否比好这伦敦第一枪对于此后他的战术和状态调整也有重要意义。对于紧张的赛程,刘翔在年龄和伤病隐患方面的确要比几大竞争对手吃一些亏,但刘翔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两天三枪,强度不小,但我会积极准备,以一个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比赛的到来。”

  伦敦时间

  冲冠需战胜自己

  4年一个轮回,刘翔的位置从“保金”到“冲金”,心态发生了变化。他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他的跟腱以及肋部伤势,以及这些伤势所带来的心理阴影。

  刘翔的跟腱伤势困扰他多年,已成阿喀琉斯之踵,即使在手术治疗后,依然不时有酸痛等反应。而肋部伤势,则是新伤。早在7月中旬前往伦敦参加钻石联赛时,孙海平便表示刘翔因为训练强度加大,两侧肋部肌肉没能跟上背肌、腹肌力量增长速度,因此感到不适。而在钻石联赛决赛中,也正是因为两边肋部有酸痛感,刘翔选择了退赛。随后,为了躲避伦敦的寒冷,刘翔团队移师德国训练,肋部逐渐不痛了,跟腱的老伤却又复发了,这才是最要命的,包括孙海平、冯树勇乃至段世杰等人都先后“发声”,告知外界刘翔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后跟腱会有反应。这样的反应在平常人看来可能无所谓,但对于田坛顶尖高手来说,就有可能左右一场比赛的胜负走向。冯树勇和段世杰还都谈到了“一枪”比赛与“三枪”比赛的区别。按照他们的说法,刘翔伤愈复出之后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但这些成绩大多是在“一枪”比赛中取得的,奥运会“三枪”比赛对于刘翔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此外,在2008年重伤之后,刘翔曾经一度很恐惧自己的跟腱伤势,这也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在本次奥运会上,是否能够战胜两处伤势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决定刘翔成败的关键因素。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田径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刘翔 田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