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刘翔右脚崩盘:七步上栏诱发旧伤是主因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15:33  北京晚报

  这次在伦敦奥运会上绊倒刘翔加油的,仍是4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让他无奈退赛的右脚跟腱伤。回看刘翔的比赛过程,他在起跑后上攻第一个栏架时,表面看是左腿抬腿高度不够,结果直接踹到了栏上,从而失去重心而倒地。但导致抬腿高度不够的原因,恰恰是他那个有跟腱伤的支撑脚(右脚)上,换句话说,最后上栏那一刻,右脚根本没能充分发上力。  摔倒的第二个原因是“七步上栏”。“七步上栏”和“八步上栏”的改变,是一种在加大步幅(相比“八步上栏”步幅加大了1.33倍)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步频的改变。近来男子110米栏的发展趋势证明,七步栏练得好了,确实要优过八步栏,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七步上栏”对于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要求更高:七步上栏要求运动员在加大步幅的前提下,几乎还要保持原先步幅的频率。

  但为了重新证明自己,刘翔仍然坚定地改起跑技术,并且成功。他利用“七步上栏”新技术,在今年6月美国尤金站跑出过12秒87的好成绩。不幸的是,刘翔的右脚跟腱却无法承载这个运动强度。可以说,从八步到七步,对右脚跟腱负荷的增大,也是造成刘翔右脚崩盘的主要原因之一。

  摔倒的第三个原因是天气。从6个小组的比赛情况看,几乎每组都有人因拉伤退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人次的伤病?罪魁祸首就是伦敦昨天的温度只有15摄氏度左右,是近来伦敦温度最低的一天,加上奥运会紧张的竞争气氛,让众多潜在的伤病集体爆发了。

  刘翔跟腱伤不可能根治

  据康复医学专家杜良杰的介绍,脚部跟腱的损伤几乎不可能完全恢复,而且刘翔这次旧伤复发看起来非常严重,甚至右脚不能着地,恢复期将很漫长。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杜良杰分析:“从刘翔比赛表现看,导致这次比赛摔倒的主要原因,还是右脚跟腱钙化的老伤。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刘翔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但这种跟腱损伤几乎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日常的体育活动不会导致这种伤势的复发,但是对刘翔这位已经29岁,每天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跟腱旧伤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

  跟腱钙化上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剧烈的疼痛,从刘翔受伤后的表现来看,他这次旧伤复发非常严重,甚至右脚不能着地,伤后肯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恢复。

  对男子110米栏选手而言,伤病极易出现,刘翔不是特例,不过伦敦奥运会再次受伤,相信刘翔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彻底根治更是希望不大,职业生涯就此结束。

  要命的跟腱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最强壮的肌腱。跟腱长约15cm,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的肌腱融合形成。在此过程中,跟腱的腱纤维有90°的扭转。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跖屈踝关节,是小腿肌肉力量传导至足部的最主要的解剖结构。人能够直立、站稳,能跑、能跳,靠的都是它。如果单侧跟腱断裂,就会出现跛行,如果双侧跟腱均断裂,则不能行走。

  这种断裂可以在跟腱-跟骨连接部,也可以在跟腱-肌腹连接处或是跟腱组织本身。70%以上的自发性断裂在运动时发生,患者多在进行羽毛球(微博)、篮球、足球、网球等球类运动或跑步等田径运动。

  110米栏成伤病高发区

  在110米栏的赛场上,饱受伤病困扰坚持比赛或者因伤退赛的并非只有刘翔一人。以男子110米栏为例,从内赫米亚、阿兰·约翰逊到特拉梅尔、杜库雷再到刘翔、罗伯斯加油,许多世界级高手几乎都遭受过危及职业生涯的严重伤病。这一现象和110米栏跨栏时,运动员用力极度不平均造成的潜在伤害密切相关。

  请看一下名将受伤录。

  1.罗伯斯:2009年8月20日,古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冠军罗伯斯在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半决赛中,在跨过三个栏后,因大腿肌肉拉伤而终止了比赛。持续不断的伤病打乱了罗伯斯的训练和参赛计划,也让奥运卫冕冠军心态出现了变化。今年奥运会前的几站热身赛罗伯斯也没有参赛,他的状态一直是个谜团。

  2.特拉梅尔:同样是在北京奥运会的男子110米栏预赛中,美国名将特拉梅尔在比赛中因伤退赛。

  3.阿兰·约翰逊:他是110米栏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但在创造无数辉煌的同时,伤病也一直伴随着这位栏王。阿兰·约翰逊因伤缺席了北京奥运会,2010年,阿兰·约翰逊因脚踝伤宣布退役。

  4.杜库雷:2003年世锦赛的冠军,但此后却受到了伤病的困扰,甚至无缘2009年的柏林世锦赛。杜库雷的伤在右大腿,自此以后在110米栏高手的名单上我们已经很难见到这个名字。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刘翔 奥运 受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