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板子要打 但得打准方向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3日15:35  新华日报

  因为被世界羽联取消继续比赛资格,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加油和王晓理加油无缘奥运会羽毛球(微博)女双比赛八强。结果已无可更改,但尘埃尚未落定,于洋随后宣布告别羽坛,各方仍在热议:于洋王晓理到底该负多大的责任?中国羽毛球队乃至中国代表团是否应该出面认错?一切还在继续发酵……

视频-奥运广角:国羽女双“消极比赛”事件追踪媒体来源:CCTV.com

  毋庸置疑的是,于洋和王晓理当然做错了。世界羽联以运动员守则4.5和4.6两项条款来对她们处以取消继续比赛资格,让人无话可说。问题是,这件事本身是可耻的,是严重违反奥林匹克精神和公平竞赛原则的,但一股脑地把脏水泼到运动员头上就更可耻!

  在网络的相关调查中,45%的网友表示:“支持,奥运精神不容玷污。”也有27%的参与者“反对,没有违反羽毛球规则”。还有15%的人表示同情,“运动员也是被动的”。让人感到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接受调查者都选择了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正如记者昨天写到的,运动员不过是在过于忠实地执行了教练的旨意,她们的问题是没有把戏演好。就在于洋和王晓理“夺得”小组第二名之后,中国台北队的女双组合战胜日本选手获得了B组第一,赛后她们也大倒苦水,“日本人存心输给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当小组第一去碰于洋/王晓理。”如果要给日本运动员的表现“定性”,其实跟于洋、王晓理没有质的区别,只不过这场比赛打得热热闹闹,没人看出来日本选手使了不到五成力,也就没有激起“民愤”罢了。

  记者早上出门专门买了一张《泰晤士报》,这一次,开赛以来似乎一直跟中国运动员过不去的英国人也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别光指责运动员!”前英国乒乓球(微博)国手马修席德撰文回忆起当年的情形:“1992年的欧洲锦标赛团体赛,另一个小组的最后一轮,法国意外地赢了德国;我们小组赛最后一轮如果赢了瑞典,半决赛将遭遇我们没希望赢的德国队,但如果我们输了,半决赛我们将碰上肯定能赢的法国!我们多想进入决赛啊,我们几个挣扎着,要不要干脆输掉呢?”最后呢?英国队“顺利”输给了瑞典,半决赛轻取法国。作为过来人的席德大声疾呼:“我们是不好。但要怪首先要怪规则制定者,别把矛头指向运动员。”

  在羽毛球迷心中最该为此负责的无疑是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李永波今天对记者表示,该负的责任他一定会负,但现在还是先专注于比赛。“请球迷及网友、观众耐心,等比赛结束我会择机把过程分析给大家听,别上坏人当。”不知道李教头所说的“坏人”是何许人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场上的对手?最强的两对韩国对手被悉数拿下。是李教头长期以来的批评者?那他为什么不反思,为什么一个培养出几十个世界冠军的冠军教练却总是有那么多的批评者?中国羽毛球队长期以来为了金牌可以不择手段的思维方式难道不是主因?李教头或许还在期待横扫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五金之后,一切负面声音烟消云散?还在期待“胜利者不受审判”的逻辑继续生效?

  记者同样想说的是中国代表团的有关表现。

  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往往是“闷声大发财”,金牌榜上不停飙升,但基本没有太多新闻热点关注;这一次不一样了,从第一天的叶诗文(微博)加油,到前天的女双选手,中国运动员破天荒地在“金牌榜”和“新闻热点榜”双双占据首席,但中国代表团在应对新形势、新问题时的表现并不十分出色。

  美国教练和英国媒体针对叶诗文的无端质疑,是直接往中国体育的脸上打耳光,但直到国际奥委会(微博)出面支持叶诗文后,中国代表团才首次进行公开回应。难道不该在第一时间公开发表声明,理直气壮地正面回击,光明正大地表达对无端遭到猜疑甚至歧视的愤怒?!

  对于于洋和王晓理被处罚的事件,中国代表团的决策层低估了媒体、民众的强烈反响,危机公关能力严重不够。事发之后,如果中国代表团及时主动地召开发布会、发表公开声明,主动向各国观众、向国际奥委会和世界羽联表示道歉,并陈述本届奥委会羽毛球比赛的规则漏洞,以这般有理有节的态度,各国媒体和当地民众的反应就不至于那么激烈,世界羽联也未必会在舆论裹挟之中痛下杀手,对中国体育形象的影响也未必如此之大。

  处罚前反应迟钝,处罚出台后中国代表团的回应也让人不太舒服:放弃申诉姑且可以视作配合世界羽联的工作,也算对错误的认识,但那一纸声明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就这样把于洋和王晓理一起抛出去了?”就好像一个家长了解、默许甚至暗自唆使孩子做了点出格的事,结果事主找上门来,家长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所有的责任都让孩子去扛。会让孩子有什么感觉?难道教练和代表团反而没错?甚至有网友调侃,“集结号永远不会吹响。”

  记者在伦敦期间,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了一些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交流之中,一个主要的话题就是“规则”,面对和中国不同的英国固有的种种规则,有的人选择主动约束自己适应规则,但也有的人整天琢磨着怎么钻空子。说实话,后者也可能活得挺滋润,但要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赢得认同和尊重,“守规矩”只怕是唯一的选择。

  批评羽毛球队、批评中国代表团,根本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促进自身的提高和改善,真正学会尊重对手、重视过程,学会按照规则办事、按照牌理出牌,如果真正意识到并做到这一点,中国体育的形象始终走在一个上升的通道中,而不是在“金牌越多、质疑越多”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本报特派记者 孙 庆(伦敦2日电)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羽毛球 消极比赛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