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王治郅!谢谢,王治郅!保重,王治郅!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7日02:10  新浪体育微博
再见,王治郅!谢谢,王治郅!保重,王治郅!
(点击观看组图)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7日凌晨,中国男篮58-90负于英国男篮,以五战全败的不堪战绩结束了伦敦奥运会的征程。王治郅加油在自己的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中贡献11分5个篮板。再见,王治郅!谢谢,王治郅!保重,王治郅!

  北京时间2012年8月7日凌晨1点18分,中国男篮VS英国男篮的比赛还剩2分53秒,中国队56-80大比分落后,邓华德大面积换人,张兆旭加油替换下王治郅。这标志着王治郅长达17年的国家队征战生涯正式结束,姚明心生感慨,用低沉感伤的语调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姚明口中的“壮士”,是14号王治郅。

  在国家队的谢幕演出出,“壮士”给球迷们留下了五个精彩进球和11分。

王治郅临别寄语:朝前看 篮球任重道远媒体来源:CCTV.com

  在这场国家队告别战中,王治郅在进攻端的状态并不好,前三次投篮都宣告失败。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王治郅的首个进球竟然是扣篮。第一节比赛还剩5分15秒时,王治郅在右侧底角接球,明知这会儿自己投篮手感不好,他选择了持球突破:先是一个假动作甩掉对位防守的克拉克,突入篮下后来了一个单手劈扣。难道,王治郅是刻意想在这场国家队谢幕战中给球迷们多留下点惊艳瞬间?

  不管王治郅是不是刻意为之,反正接下来他的每个进球都精彩养眼,多年以后球迷回想起这场令人沮丧的失败,王治郅的几个进球或许是为数不多的慰藉。第二节还剩7分59秒时,王治郅再次戏耍克拉克,用堪比陀螺的梦幻脚步轻松上篮取分,仅仅半分钟之后,更拉风的一幕上演:王治郅举着球,就像举着炸药包一样往里冲,在两名英国队球员上来夹击防守并已经犯规的情况下将球扔了出去,皮球在柔和手感的支配下蹿进篮筐,还博取了一次罚球机会,2+1得手。

  以往总说“看王治郅打球,看一次少一次”,这一次,却是王治郅真真正正的最后一次身披中国男篮的战袍打球了。所以,王治郅的每一个进球都值得记录,值得珍藏。

  上半场命中三个球得到7分后,王治郅在第三节里继续“告别演出”:刚一上来,中路突破潇洒转身后写意上篮;这节还剩7分04秒,再次利用流畅脚步甩掉防守直接上篮得分。三节比赛打完,王治郅收获五个运动战进球得到11分,五球个个精彩,个个打着强烈的大郅印记。

  事实上,35岁的王治郅受到年龄、体能和伤病的影响,在前四场比赛中的发挥不算太好,首战西班牙队得到15分后,后面三场比赛只得到3分、1分和0分。第二战和第四战出场时间太少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但在第三战打澳大利亚男篮时,王治郅打了27分28秒,8次投篮全部脱靶,只靠罚球得到了1分——这在王治郅的国家队生涯中是极其罕见的。

  尽管如此,没有人去责怪这位35岁的老将,他已经无需任何证明,这个夏天他本能在家陪家人好好享受假期,但在姚明退役的特殊当口,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和常人无法理解的疼痛,再次披上了国家队战袍。第三战打澳大利亚男篮受伤后,他也可以高挂免战牌,但他丢下一句“不会错过最后的机会”,再次出场,虽然只打了3分04秒一分未得,却足以令人心生敬意,热泪盈眶。

  男篮历史上继李楠之后第二位参加4次奥运会的球员,仅次于张劲松的6次亚锦赛经历……从1995年至今,中间虽然曾经因为客观原因有过中断,王治郅可以说戎马十几年,战功无数,尤其是2000年以后,不管是不是绝对核心,只要有王治郅在,队友们就觉得心里有底。有人用这样一个词形容大郅,“郅在高远”,意思是说,只要大郅在,中国男篮便有迈向高远的信心。

  从追风少年到沧桑老男孩,王治郅在国家队中留下了太多经典影像: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封盖“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2006年打意大利的热身赛中劈下国家队单场个人得分记录44分,迄今无人能破;2011年夺回亚锦赛冠军后接受队友“膜拜”;35生日时被队友用生日蛋糕偷袭——时间推移,王治郅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由霸气、追风变成温馨、沧桑。时间是条无情的小河,不断向前流淌,球迷们陪着王治郅一起变老。

  王治郅说,“没想到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还能扣篮,这个世界真是奇妙。”离别总是伤感,在这里也祝福王治郅还能继续这种奇妙的感觉,不管是在CBA(微博)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王治郅又说,他相信后来的球员会前赴后继,把中国篮球推向世界先进水平。若真有那天,后来者是否还会记得将衣钵交给他们的那个带头大哥?

  (流浪狗)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篮球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易建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