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奥运女裁判:当裁判只为了延续篮球梦想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3日08:26  新闻晨报
站在伦敦赛场上的彭玲意气风发站在伦敦赛场上的彭玲意气风发 (点击观看更多其他组图)

  晨报图片

  再见到彭玲,依然是因为奥运会的关系,但她的气色却好了许多。

  上一次见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国际篮联钻石杯赛,那时候的彭玲刚刚生完孩子不久,来不及等身体彻底恢复元气,甚至,狠下心给未满3个月的儿子断了奶,之后便匆匆回到了自己心爱的篮球场上。那一次,她是作为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记录台的成员,主要负责技术统计工作,证件上标注的身份是“辅助裁判”,不过这一次,彭玲成了自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会以来首位执法奥运篮球比赛的女性裁判。

  晨报特派记者 朱俊(英国伦敦8月8日电)

  对“奥运第一人”没压力

  头顶着国内奥运女裁判第一人的光环,今年40岁的彭玲出征伦敦,肩负的使命可着实不轻,毕竟,这次国际篮联没有选择中国篮协所推荐的适龄男性裁判,只点了彭玲一个人,她就代表了整个中国裁判队伍的形象和水平。

  不过谈起这个“奥运第一人”的头衔,彭玲却连称自己毫无压力:“可能还是自豪感、兴奋感和期待更多一些吧,北京奥运会时我担任了记录台的工作,这一次能够以临场裁判的身份参与奥运会,当这个机遇来临时,确实感觉非常幸福。但是,也许是因为有过了北京奥运会和其他一些世界大赛的工作经历,我更容易摆正心态,去轻松面对。”

  2001年考上国际级裁判的彭玲,是国内仅有的三名曾执法过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女裁判之一(2001-2002赛季和2002-2003赛季的CBA(微博)),而且还出任过一场军粤总决赛的执哨。她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在世界赛场上,当年的日本女篮亚锦赛是她的处子秀,很快,两年之后在突尼斯举办的世界青年女篮锦标赛上,她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执法任务,而且不经意间,她创造了一项中国篮球界的历史。“那是我参与执法的第一届世界大赛,最后决赛美国对俄罗斯,国际篮联(FIBA)安排了我担任第二助理裁判(注:FIBA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将篮球比赛的裁判员人数从两名增加至三名,分为一名主裁判和两名助理裁判,但在临场执法中三名裁判拥有相等的判罚权力,只有当判罚出现异议时,才由主裁判进行最终的裁决),这是所有FIBA举办的国际A级赛事中,第一次由一名中国裁判员参与冠亚军决赛的执法。”彭玲回忆道,“我当时就是一个新手,没什么心理负担,可能自己当时状态调整得不错,在场上也显得既比较兴奋同时也能够沉着吹罚,逐渐赢得了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的信任吧。其实我一直都坚信中国篮球裁判员的水平,只是外界可能在某些领域上对我们了解得还不够。”

  在那次圆满地完成了执法任务之后,2006年彭玲再次受邀,成为了9名女性国际级裁判之一,执裁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世界女篮锦标赛。

  “家人鼓励让我坚持到现在”

  在2008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彭玲都处于自己人生的最低谷,她甚至都开始动摇,自己还要不要在这个行业中继续下去。因为一些难以言表的原因,那几年彭玲仿佛从联赛中消失了一个赛季下来派给她执法任务的联赛场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十根手指头就数得出来”。和许多女孩一样,她也开始彷徨,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怀疑自己还能不能扛得住,是不是该放弃了,“当时产生过许多想法,最最可怕的,就是这种自己想要放弃的念头。”“在我最失意的时候,背后最坚实的后盾,是我的老公。”彭玲的眼中有些泛着泪花,她知道那几年有多么艰难,家人是怎样帮助自己一步一步挺过来的2007年底,她和丈夫有了爱情的结晶,可孩子还不满3个月,为了能够赶上北京奥运会的记录台培训工作,她楞是狠下心给孩子断了奶,赶往广东参加裁判培训班。每天白天除了上课还有体能训练,身体还没有复元的她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大的努力才能确保不掉队,晚上回到房间,累得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一下的彭玲,最大的安慰就是给家里打上一通电话,哪怕儿子还不会说话,听着他在电话那头哭一下,咿咿呀呀地说话,彭玲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了。

  上天总是眷顾那些肯付出的人的。一年之后,在泰国曼谷举行的U19世界青年女篮锦标赛,彭玲再次被点名执法美国与西班牙的这场决赛,这一次,她是第一助理裁判。比赛结束后,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的官员对她在这场比赛中很高的执法水平表示满意。“这个时候我才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噢,原来我还是可以做到的。”回想当时的场景,彭玲感慨万千,“曾经自己很努力很努力却没能得到认可,一度自己很消沉了,只是因为家人的鼓励而坚持着,在这种时候得到了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官员的认可,对于我的自信心是一种巨大的提升。”

  带着这份自信,彭玲踏上伦敦奥运的赛场,她说如今自己的心态很放松,出发前她咨询了一些执法过奥运会的老前辈们,对奥运会这个级别的赛事做足心理准备,“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这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所梦想的圣地,能够站上奥运会的篮球场,也是全球所有篮球裁判的梦想。我不会去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既然是代表了中国(裁判员),那就去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每一次哨声,争取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彭玲的脸上重新写满了自信的笑容。

  当裁判只为继续篮球梦想

  如果不是在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时那次意外的受伤,彭玲也许永远都无法站上奥运会的球场。

  那是在1991年,彭玲还是名大二学生,在一场教学赛中,一向力量不好的她在对抗中膝盖半月板遭受重创,动了手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能坐在场边独自拍着球,看着学姐学妹们在场上拼强,这让从初中起就开始学打球、从江西宜春考上北体大追逐篮球梦想的彭玲备受煎熬。当时她的教练郭洪宝看出了小彭玲的心思,于是递给了她一枚哨子,说:既然你暂时练不了,就先学着吹分组比赛吧,也好增进对篮球规则的理解。就这样,一名未来中国女子奥运裁判第一人,吹响了她人生的第一声哨。

  很快,彭玲在做裁判上找到了新的乐趣,她对于篮球的热爱,渐渐地转变了方向。和所有基层裁判一样,不管是学校春秋游、国定节假日或是寒暑假,只要一有时间,只要有比赛,她几乎骑着自行车逛遍了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绝大多数裁判都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基层比赛的条件很艰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北京的风沙大,有时候比赛打着打着大伙儿都迷了眼,就只能暂时停下来,上海那边肯定经常会遇到雨天比赛暂停的情况吧?”彭玲反问道。

  1999年彭玲考上了国家级,紧接着她成为第一批被评为国家A级的女裁判,28岁的彭玲不仅是10名评上国A女裁判中年纪最小的,而且还考了个第一。没过多久,彭玲又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通过了国际篮联的考核,成为国内仅有的3名女子国际级裁判之一,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位女性国际级。

  彭玲说,她从来没想过,成为一名篮球裁判会带给她这么多的荣誉。在她身上所折射出的,是通过不同的人生道路,对于同一个理想的执着追求,这,大概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所在。(朱俊)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彭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