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三大球”为何成了“三大忧”

  男篮小组赛5战皆墨,女篮、女排止步八强——在伦敦赛场,“三大球”的集体沉沦与中国军团的金牌走势划出了两道截然相反的弧线。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三大球”,成了中国体育金牌光环下的“三大忧”。

  在中国军团的奥运荣誉簿里,“三大球”都曾写下过自己的辉煌一页:中国女排两夺奥运冠军,女篮、女足分别摘下奥运银牌,男篮虽然没尝过奖牌滋味,但向来也是八强常客。然而,2004年中国女排雅典登顶,似乎成了大球项目由盛而衰的命运拐点,整整8年,足篮排国字号的奥运之旅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

  “三大球”的没落各有原因,但在它们滑落的轨迹中,还是可以找到相似的弧线。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只盯着国家队要成绩,忽视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三大球”迫于成绩压力只能继续“啃老”,但年轻队员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大赛锻炼机会,导致成才周期被拖长。另外,决策者在发展战略上的短视,也导致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基出现断层。一面“失血”过多,一面“供血”不足,陷入恶性循环的“三大球”自然难以为继。

  同样是“三大球”,亚洲邻国日本的全面崛起,在我们火辣辣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本届奥运会,日本男足、女足、女排全部杀进四强,贵为世界杯新科冠军的日本女足更是首次杀入奥运会决赛。从日本足球的“发迹之路”上,我们或许能找到差距所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足协就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全盘技术流”的发展思路,上至国家队、俱乐部,下至校园足球和青少年梯队,全都铁了心苦练“下三路”。风格统一、传承有序的人才梯队,让日本男女足迅速称霸亚洲。再看看中国足球,昔日的“女足玫瑰”早已不再铿锵,至于中国男足,还是不提的好。

  下一站里约还有4年,“三大球”的管理者们应该多栽些树苗,勤浇水施肥,别只想着找棵大树好“乘凉”。

  朱凯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篮球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