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作为曲棍球国际裁判的苗琳刚从阿根廷执法世界冠军杯赛回来,尽管身心疲惫,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第二天一大早仍回到广州黄村体育训练基地训练科上班。伦敦奥运会大幕即将开启,在曲棍球比赛中,苗琳是唯一一名中国籍裁判,这也是她继北京奥运会后,第二次成为奥运会曲棍球赛场上的“法官”。
苗琳今年已经41岁,籍贯甘肃。1985年在甘肃开始打曲棍球,1995年进入广东女曲队,随队征战完八运会后于1998年退役,留在黄村基地训练科工作,现任副科长。由于常年与曲棍球打交道,不舍的“情缘”让她选择了曲棍球裁判的“兼职”,不断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直至成为国际级裁判。
国际曲联对裁判进行了严格的分级,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国际级、国际A级、奥林匹克预备级、奥林匹克级,只有奥林匹克预备级以上的裁判才能执法奥运会比赛,而苗琳正是奥林匹克预备级。“我第一次作为裁判执法比赛是在2004年的全国锦标赛,第二年在韩国举行的国际邀请赛上,我也去执法了,当时国际曲联裁委会主席皮特看到我场上执法还可以,而且中国女曲成绩不错,理应在国际上也有出色的裁判,因此大力培养我。”苗琳说,她不断了解曲棍球比赛规则和最新动态,强化自身体能,提高能力,不断“升级”。成功执法北京奥运会,是国际曲联对她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苗琳说,令她最难忘的当属2009年世界冠军杯决赛,她当时在执法了阿根廷队和澳大利亚队的决赛,那是中国籍裁判在世界大赛中的顶级执法。“作为裁判,能吹罚水平如此高的世界冠军杯决赛,是一种莫大的骄傲和自豪。”
由于有了出色的表现,苗琳执法伦敦奥运会可谓“顺风顺水”。苗琳说,国际曲联前两年启动了奥运裁判的“伦敦之路”选拔。在入选25人名单后,苗琳把训练和执法比赛三个月一报,每年也至少担任一次国际性比赛一次,通过综合考核,她最终于去年11月入选了伦敦奥运会曲棍球比赛的14人裁判名单。即将执法伦敦奥运会,苗琳说,她必须做好体能上和心理上的各项准备。在体能上,她响应国际曲联的“健身计划”,进行类似足球的12分钟跑、5×40米间歇跑、腰腹肌训练等的“YOYO”体测。同时,加强心理抗压能力,进一步完善英语能力,做好沟通工作。
很多人认为,女曲裁判员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既能经常出国游览,又可以在本职工作外赚取第二份工资,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吹比赛不赚钱,所有国际大赛都由国际曲联统一管理,只发了少许的生活补贴。我们出国执法,外出吃饭都采用‘AA制’,组委会并不负责额外的费用。”尽管如此,苗琳仍把曲球裁判作为自己“神圣”的职业。
苗琳出身体育世家,父亲是足球运动员,母亲则是体操运动员,丈夫韩继忠现为中国男曲教练,13岁的儿子在广州第47中就读初一。常年执法多项赛事的苗琳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苗琳不后悔。“曲棍球是我最爱的项目,裁判是我最喜欢的事业,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得更好。”
本报记者 黄心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