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冲奥大军老将成独特风景线 国手运动寿命为何延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00:57  新浪体育微博

  新浪体育讯 10日举行的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选拔赛男子62公斤级比赛,北京奥运会冠军张湘祥(微博)在挺举三次试举中均失误,这一结果预示着复出一年左右的张湘祥,很可能与伦敦奥运会提前说再见。

  为了搭上伦敦奥运会班车,不少北京奥运军选择了坚持,有的退役一两年后重新回到训练场,有的完成结婚生子的大事后重新加入到竞争奥运会入场券的队伍中。一些老将即将早早退出了伦敦奥运竞争圈,仍然留在国家队挥泪苦练,如王励勤。由此不难看出,老将在各支国字号队伍的占比明显加大。

  留守抑或回归 目标均是伦敦

  近10多年来,中国体坛国字号队伍中高龄选手越来越多,“二进宫”的老将和“妈妈选手”与日俱增,老将,构成新世纪中国体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仅以六支梦之队为例。乒乓球(微博)队的王励勤、马琳年龄分别是34岁、32岁,他俩均超出师兄刘国梁、孔令辉的退役年龄。羽毛球队的蔡赟(微博)已是一位32岁的老将,但他还没有打破国羽队的退役年龄纪录,两届奥运会冠军张宁三年前退役时已有33岁高龄。程菲刚刚参加了世界杯体操赛淄博站,这位24岁的选手,在20岁以下选手当道的中国女子体操界,绝对属于骨灰级中的骨灰级;有着“鞍马王”之称的肖钦(微博),淡出一两年后重新回到国家队训练房。刘春红、曹磊两位女大力士,近两三年状态不佳,且伤病缠身,但她俩一直没有放弃伦敦奥运席位的竞争,中国男举的张湘祥更是在退役两年之后,重新跨进国家队大门。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射击队的三位妈妈选手——杜丽(微博)、陈颖(微博)、郭文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位女神枪手均站到最高一层领奖台,此后她们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后,重新举起爱枪,和队友们一起冲击、争夺伦敦奥运会入场券。跳水队的王峰(微博),曾有复出后冲击伦敦奥运的打算,由于国家队男板双人组合较为稳定,这一计划才被搁浅。

  沙场魅力渐增 国手趋向“老化”   

  10多年前,中国体坛很少出现奥运英雄重返赛场的情况,除射击队等个别队伍外,各队30岁以上的老将如凤毛麟角。

  奥运冠军回归现象,应该始于上世纪末的中国跳水队。1996年,中国跳水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一举夺得3枚金牌(当时仅设4个单人跳项目)。奥运会结束后,分别夺得2金、1金的伏明霞、熊倪急流勇退。此后两年,几乎由年轻选手组成的中国跳水队遭到萨乌丁、帕卡琳娜等欧洲高手的强有力狙击,在世锦赛、世界杯两大赛连续与分量最重的4枚单人跳金牌无缘,一时间,这支有着“跳水梦之队”的团队跌到历史最低谷。

  关键时刻,中国跳水队决策层请回了退役两年左右的伏明霞、熊倪。伏熊两将均是天赋甚高的奇才,在一年多的恢复训练中,他俩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竞技水平重新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悉尼奥运会,伏明霞、熊倪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跳水队,前三个单项国手均未夺金,熊倪参加的男子跳板单人跳是第四个决出金牌的项目,他在一度落后的情况下,凭借出色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技艺,硬是扳倒如日中天的“跳水沙皇”萨乌丁。这是中国跳水队的标志性胜利,此后熊倪和伏明霞等国手包揽了后四项冠军,独得五金的中国跳水队,由此踏上了二次辉煌的金光大道。

  熊倪、伏明霞的成功范例,激励了不少老将。此后,国字号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老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二进宫”名角儿。雅典奥运会周期,乒乓球的李菊,举重队的张国政等回归国家队。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意义,使各支国字号队伍的老将占比达到历史高潮,几乎所有冲金部队中均有老将或回归名将压阵,坚持留守的有:乒乓球队的王励勤(1978年生),羽毛球队的张宁(1975年生),跳水队的郭晶晶(1981年生)、王峰(1979年生),二进宫名将有:柔道队的冼东妹(1975年生),举重队的陈艳青(1979年)、张湘祥(1983年),皮划艇队的孟关良(1977年)……

  奖励杠杆见效 老将发挥余热

  国字号队伍老将数量不断增加,原因多多,主观因素有:老将们对竞技场的留恋,老将们为了实现多年的目标……当然,最关键还是一个客观因素——国内体育部门奖励杠杆的见效。

  曾几何时,下海经商成为不少名将退役后的首选,且很少有人30岁后仍坚持在运动场上。当初,郭跃华、童非等宿将甚至放弃省体委副主任的头衔,选择了出国打球或经商,郭童两将做出此举动,换到现在肯定会令人费解,而当时这一选择却成明星运动员中的主流。近几年,林丹、王楠、李小鹏、郭晶晶屡屡突破各自领域的世界冠军夺取次数,除了这些名将实力超群外,与前辈退役较早也有一定关系。这两大现象说明了一点,当时官员、运动员待遇不高,因此出现运动员退役早,退役后爱经商或出国打球的一幕。

  近几届奥运会,中国体育部门对奖牌得主的奖励额不断攀升,从1984年国家体委给予奥运金牌获得者6000元奖励以来,国家发给奥运金牌以及其他奖牌获得者的奖金数目就呈现出每届都水涨船高的局面。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金牌奖金是1.5万元;1992年巴塞罗那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金、银、铜牌运动员的奖金是5万、3万和2万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的奖金就升到了8万;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金牌奖则跳跃式的拉升至20万元;2008年北京奥运更将创下历史新高。此外,省、市、县级政府部门都有高额奖金,有些地方奖励额甚至高于国家。再加上来自企业的一些赞助,一枚奥运金牌得主的奖金,相当轻松地突破100万元,有的甚至达到数百万元。一些省(市)还制定相关的行政级别奖励办法,夺得两届奥运会冠军或夺得三届全运会冠军,退役后可获得处级干部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老将继续搏击沙场的心理。

  除了奥运、全运金牌的高额奖励,一些运动队拥有的高待遇,成为国手延长运动生命的催化剂。国球的影响力,使国乒球衣成为不少企业心目中的宠儿。有报道说,国乒球衣广告最为夸张的是2006年,当时球衣右胸前是玉柴机器和李宁的广告,左胸前是中国联通和大众、左臂是红双喜、右臂是大众,此外后背还有玉柴机器的大块横条广告。拥有这么一件广告吸附力超强的战袍,国球手的待遇怎会不高。(王全立)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奥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