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金牌战略下的种种疑问

  伦敦奥运会可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奥运会,代表世界两大竞争集团的美国和中国开展了一次最具价值衡量的金牌大战。前苏联解体后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美国一直是这个星球上独孤求败的王者。但从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中国体育的迅速崛起到北京奥运会达到了一个顶峰,中国迅速取代前苏联成为了美国这个体坛霸主的假想敌。

  北京奥运会东道国金牌的水分自不待言,这几乎成为一个潜规则,如果嫌回顾四年前太过遥远的话,把本届东道国英国的表现粗略一看大体可见一斑,所以面对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的表现,美国非常淡定。

  但本届奥运会的大半个时间段,美国有些不淡定了。中国不但在传统强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继续发挥强势,而且在美国传统优势项目游泳上竟然也屡屡斩获金牌创造世界纪录。如果美国再在本次奥运会上铩羽而归,不只是给美国的体育强国留下阴影,甚至于会给正处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国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产生极大的心理阴影。

  好在美国的传统强项后程给力,好在中国在三大球以及田径等项目上持续低迷,本届奥运会后几天终于让美国人淡然地在家中看着那迟到几小时的录播奥运节目,继续享受着自己的强国优民待遇。

  从账面上看,美国、中国包括东道国英国都是大赢家。美国虽然在有些传统强势项目比如男子短跑上输得很惨,但他们还是实现了海外征战的最好成绩,特别是他们的奖牌总数中的金牌占有率高得惊人。中国同样也取得了海外征战的最好成绩,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伦敦奥运总结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军团本次创造的优良成绩。而东道国英国取得的排名第三的成绩让他们自己几乎不相信。

  但中国举国体制下的金牌战略,却让很多国人对本次奥运会产生了种种疑问。

  这些疑问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集中大量资金投入到奥运会的项目中,更注重为国争光,注重国际形象,各地方体育部门注重于奥运政绩,却忽视了奥运的终极目标——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于精英体育的大投入与全民体育的投入极不相称,金牌大国与体育大国不能画上等号。二是就从账面上看这38枚金牌88枚奖牌,中国依然是在一些技巧类项目上,比如乒、羽占有着绝对优势,而在最能体现身体素质和参与程度的三大球等项目上,却依然是弱小得让人心忧,特别是我们眼看着我们身边的日、韩等国大球的飞速进步,我们更加感觉自惭形秽。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再加上体育领域的相对开放,一时间网络、微博上各种各样的争论铺天盖地而来,各种思想、各种观点开始了持久而激烈的碰撞,想必这些观点思想的激烈碰撞也触及了体育管理部门的神经。

  针对国人对金牌战略的反思,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假设:那些唱衰中国金牌的国人,假如看到中国的金牌数落后于日、韩时,你们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淡定地大讲全民体育?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假设,但透过这个假设,我们却得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任何脱离历史发展阶段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今天身处的历史时段而做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就比如我们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其后才可谈精神文明一样,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恰恰也经历了奥运争光的吃饱肚子的阶段,目前当中国已经把自己跻身于体育大国行列之时,我们更要反省我们全民体育的水准究竟是在什么阶段,这不是对奥运争光计划的全盘否定。

  奥运会四年一个周期,我们的体育管理部门也有自己的执政周期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当民间的一些声音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声浪时,那么这些声音势必会给我们的执政目标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只有我们的管理部门潜心到民间,问计于民,拿出真正的适合目前国情的体育发展计划来,也许四年后的里约奥运会,我们会从奥运争光的圈子里脱胎出来,实现奥运奖牌与全民体育的双赢,真正取信于民。

  如果四年后的里约奥运会闭幕之时,我们的精英体育和今天的全民体育依然油水分离,我们的奥运战略依然如今天这样网辩或者更加激烈地网辩的话,那浪费了四年大好时光和大把金钱的体育管理部门就是最大的失职! 杨晓波

分享到:

相关专题:伦敦奥运总结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