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公开化奥运选拔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7:10  东方早报

  当选拔体制不公开、选拔过程不透明,奥运选手身份的获取,总会充斥着各种疑问乃至丑闻。在一个媒体传播能力相对低下的时代,这种做法或许还能持续下去,尤其是当成绩的存在能够掩盖一切时。可是在今天,当周俊这样的事件发生后,依旧在选拔过程中玩平衡游戏,仍然为太多地区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所左右着的传统奥运选手选拔体系,必然要被取代。

  中国体育的怪现象之一,就是中国越成功、在国际上越领先的项目,内部竞争就越激烈。同样是奥运选手的身份,要想在乒羽、举重、体操、跳水等项目中获得,竞争之残酷,要比其他运动项目严重得多。

  这既和中国运动员水平普遍很高相关,更因为牵涉到的利益实在巨大。一旦获得奥运选手身份,夺取奥运金牌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像女子举重、双人跳水这样的项目,只要国内选拔过关了,奥运会的夺金过程往往是一马平川。

  关键是如何在国内过关,是不是在一个公开透明竞争选拔的体系里过关。每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体育局,是这种资格争夺的最活跃者,每面金牌和他们的业绩直接相关,一面奥运金牌就是两面全运会金牌,大家伙儿的荣华富贵,很大程度上和这些金牌都紧密相连。

  美国经济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奥运金牌经济成本的测算,发现跆拳道、射击、举重、体操这些项目,相对成本是最低的,中国的奥运金牌策略走的恰恰是这种集中优势资源于低成本奥运金牌项目的路子。国家体育总局制订了“奥运增光计划”,各地体育局则会全力去执行能增加自己夺金几率的项目计划,奥运金牌当然至关重要。

  在一个封闭的选拔体系里,为利益驱动,手段五花八门,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从其他省市挖墙脚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逢年过节“上京朝拜”,和总局相关部门的领导、奥运选手身份的决策者搞好公关,更是工作的核心部分。

  很多年前,我见过一份发给某省体育局的传真,来自一位著名金牌教练。传真内容很直白,就是让该省具备奥运前景的运动员,接受这位教练指导,在奥运之前6个月,每月支付25万元的“训练费和营养费”。内容赤裸得让人震惊,却又真实得让人无法怀疑,因为接受这样的条件,那么你的运动员会在最后的奥运资格获取上成功,因为这个金牌教练就能决定选谁或者不选谁。

  反倒是最成功的乒乓球队,给出了一种奥运选拔的理想方法:大赛的公开选拔体制,连队内的竞技过程都进行电视直播。虽然这不是唯一的选拔标准,但至少指引了一种奥运选手的资格选拔方向——尽可能地将竞争过程放在阳光下,能避免更多丑闻乃至罪恶,也能让这些运动项目更健康地发展。让这些艰苦卓绝的运动员,获得真正公平竞争的机会。

  (作者系资深体育评论员)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选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