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200枚金牌当是强健国民新起点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1日15:25  北京青年报

  燃情英吉利  陈若琳加油很幸运,她拿到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第37块金牌,也是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第200金。从1984年许海峰夺得中国代表团第一块金牌,到如今的第200块,中国已经成为了金牌大国。

  数字当前,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夺金已经不再是个问题,甚至在一些优势项目中,观众已经出现了“金牌疲劳”,丢金反倒成了更被关注的新闻。

  站在竞赛的角度,金牌繁荣是好事,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经历过积贫积弱,忍受过“东亚病夫”的羞辱,民族精神需要凝聚,国民自信需要提振,奥运金牌的意义自然非同寻常。

  在清末民初,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全球性扩张,现代体育也来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是现代奥林匹克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他让学生把辫子盘在头上、撩起长袍的衣襟,学习跳高、跳远、踢球、赛跑,他在院子里放上两把木椅,上面架一根长竹竿,指挥学生跳过来、跳过去,看得旁人啧啧称奇。

  体育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更被有志之士当做救国的途径。张伯苓曾经总结,晚清以来,我国遭到外国列强欺侮,主要是我中华民族有五病,即“愚”、“弱”、“贫”、“散”、“私”,而要矫正上述民族五病,必须大力兴办教育,培育救国、建国人才,而要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首先要重视体育。

  张伯苓是第一个现场观摩奥运会的中国人,当时是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很巧,举办地也是英国伦敦,参赛国虽然只有22个,但已经足够震撼,张伯苓目睹盛况,对照中国,不禁大为感慨,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出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出一支优秀运动员组成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

  百年之后,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中国已经举办过了奥运会,金牌也拿到了200枚,奥运之梦成真,但一个世纪之前的体育理想还未达成,我们的精英体育成功了,但国民体育才刚上路,没能让广大国民“野蛮体魄、文明精神”,张先生所说的“民族五病”今日仍在。

  因此,在收获奥运200金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近代以来发展现代体育的初衷,否则便可能一味沉醉于眼前200枚金牌的精彩,忘记了强健国民的紧迫。

  国民体育的重要可能要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因为我们常把体育和教育分割甚至对立起来,很多争金夺银的运动员整日训练无暇学业,人们便以为两者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实际上,体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著名体育家马约翰曾说:“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而且,体育的教育价值,不只在运动场,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早在马约翰1926年写成的《体育的迁移价值》一书中,就已全面论述过这个问题。张伯苓说得更加直率:“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

  国民体育事关国民素质,事关国家前途,在200枚奥运金牌之外,更重要的是体育与教育的结合,重新发现体育对社会的价值,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这也许比打造精英体育难度更大,但我们没有理由回避这种责任,更不能用精英体育的成功掩盖体教分离的隐患,民强国强,才是中国体育百年来的目标,200金应当是我们新的起点。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200金 奥运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