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大钟上,铭刻着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不要恐惧,岛上已经充满喧嚣。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回顾本届赛事,傲慢与偏见导致争议性判罚层出不穷,这是无法抹去的瑕疵。
奇怪事特别多
中国选手频频遭遇不公正判罚和质疑,成为本届奥运一大怪事。先不说早先的叶诗文(微博)打破世界纪录被质疑和中国女子自行车金牌被取消,东道主选手戴利和中国选手张文秀(微博)的不同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
跳水如玩游戏,可以存档再来过。男子10米跳台,东道主的本土明星戴利完成第一跳出现失误,他随后向裁判申诉自己受到看台观众闪光灯的影响,要求重跳。最终,重跳的成绩提高了1.2分,为戴利最终抢得铜牌立功。跳水规则确实允许选手被观众干扰后重跳,英国人利用东道主优势,抓住了规则的漏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中国链球选手张文秀的铜牌不翼而飞。由于电子屏故障,田径裁判莫名给了德国选手多一次的投掷机会,最终导致张文秀的名次落到第四无缘奖牌。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夺得8枚金牌的英国自行车队,已被法国媒体指责作弊。原来,英国自行车队在赛后都会第一时间把车轮锁进黑色的罩子,所有队员的衣服也会在第一时间销毁。法国队技术主管戈特龙更直接表示:“英国队在车上动了手脚,使用了添加高科技成分的车轮,不然他们一圈怎么可能领先我们几秒?”
勇敢地说声不
中国代表团这次在自行车赛和链球赛分别提出申诉,虽然申诉的结果均被驳回,维持原判,但这起码体现了中国体育的一种态度:敢于为选手争取应有的利益,敢于对不公正的判罚说不。
奥运赛场瞬息万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不过,在遭遇不利于自身的判罚时,在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自身的利益,这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
本届奥运会的诸多怪事,有的是因为裁判无意中失误,有的是因为某些人本来就有双重标准,有的是因为东道主优势的体现。无论是哪种情况,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首先是中国体育的一种进步。
当然,对于中国体育人来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经历诸多不公正的判罚和偏见之后,我们除了勇敢地说声不,还需要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提升应对能力
如何面对傲慢与偏见?提升自己的实力,是重要的手段。埋头苦干,是中国体育人的优秀品德。足球教练徐根宝十多年前曾有一句名言,“不要和裁判争,你们要靠本事,把皮球踢到门里去,不信裁判能把球吹出来!”同样,在大邱世锦赛上刘翔曾遭遇“拉手门”,当时孙海平说,“我们要继续加强训练,争取下次让对手连拉手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从中国提出的四次申诉都被驳回的结果来看,如何提高中国体育应对能力,要比单纯停留在竞技层面来得更为重要。首先,在决策和管理层层面,中国体育需要增强法规意识,在懂规则的前提下,维护自身的利益。英国跳水选手戴利之所以能获得重跳的机会,除了东道主优势外,也确实打了规则的擦边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征战奥运会,都会携带多名体育、经济等方面的律师和专家,中国代表团虽也配备相关法律人士,但还需要继续加强。
此外,中国选手和教练需要增强抗辩能力,需要在第一时间给裁判制造压力。受语言能力等因素影响,像徐莉佳这样外语过关的中国选手并不多,这直接导致中国选手即便遭遇偏见,也很难在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申诉。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加强中国的体育外交,特别是中国体育官员应积极进入世界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层,掌握适度的话语权。这对中国体育增强国际影响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