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娟父母:接受采访比农活累!她该结婚生子了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04:53  潇湘晨报

  “你要发大财了。”王明娟比赛前一天,她的父亲王成志听到了这么一句话,说话的人,是他在农贸市场的同行。那么,这枚奥运金牌将对这个农家产生怎样的改变?现在似乎还难以看到。昨天,王家已恢复了平静,如果不是院子外积了厚厚的鞭炮灰,很难看出这个家刚刚诞生了一个奥运冠军。

  “女儿很快要回家了”,这是王成志想到的第一个变化。然而,过去17年,拥有过人举重力量的王明娟,已经有了改变家庭的力量。17年前,王成志觉得一个月300块钱的伙食费太贵,“负担不起”;而现在,王家有着整个铜岩村最好的房子。

  这位江永第一位奥运冠军,还被赋予另一种期待。“她给练举重的孩子树了一个榜样,也让他们看到了某种希望。”江永县体育局副局长杨碧海说。本报记者龚义群 江永报道

  江永,酷爱举重的贫困县

  从长沙开车,经国道、省道、山路,要近七个小时才能到达江永县,这是个省级贫困县。不过,它好山好水,有着四张名片——香柚之乡、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和千年古村“上甘棠”。

  举重虽未列为名片,但也是这里人非常熟悉的体育项目。1982年江永县业余体校举重训练班开班,80年代,以梁晓东为首的教练便带出了不少全省、全国冠军。

  1990年,这里还诞生了湖南省第一个举重世界冠军——廖素萍,“我当年拿奖后回到江永,欢迎的长队排到了县城几里开外的地方……”刘金山,现任江永业余体校举重教练,也记得当年的盛况,“那时我还在念小学,当时拿着那个花环喊着欢迎,长队排了上十里路,很轰动,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就是觉得很光荣。”

  这让很多穷人家的孩子,看到了一种可能,体育改变命运。除了体校到各学校挑选举重苗子,家长也主动送小孩过去试训。被父亲看出有天赋的王明娟就是其中之一,王成志说,“这也是给她一条活路。”

  早让爸妈过好日子了

  廖素萍得世锦赛冠军时,王明娟才6岁,而在12年之后,她像廖素萍一样让江永人再次为举重而排起长队。2002年,她在世锦赛上打破三项世界纪录独得三金。

  当年,王明娟在永州比赛时被贺益成看中,要她去省队试训,但当时每个月300块钱的伙食费让王成志犯难,这个靠着四亩地生活的老农说,“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等于一个月要卖300斤菜。”为了留住人才,这笔伙食费最后也就免了。

  进省队之前,家里每个月给她60块钱生活费,进省队拿工资以后就不再让家里负担了。“拿工资不到半年,她就给我们省了600块钱寄回来,还说你们要是需要,就跟我说一声。”九运会,王明娟拿了多少奖金,王成志记不清了,“她给了家里两万多。”

  自己和老伴靠农活积攒了一些钱,长子王明辉在外打工也有一些收入,在外比赛、训练的王明娟更时不时寄钱回家,2004年,王家在老屋前新建了一套带院子的房子,“花了11万,没借钱。”不久,王明娟又汇了5万块钱回来。在父亲和哥哥眼里,“她给这个家帮了大忙”。

  “谁不晓得王爸王妈,都很照顾生意”

  “城里哪个不晓得王明娟的爸妈咯,都很照顾他们的生意。”

  老人过了五十岁,王明娟就多次劝父母少干农活,“三年前,在市场上帮别人杀鸡杀鸭,杀一只有一块钱,每天少有60、70只,多有近100只,一年下来我们两个人自己能存万把块钱。家里的四亩地也只种了两亩多,够自己吃。”

  比赛前一天,本报记者与王成志一起去农贸市场接王梅玉收工,旁边卖鸡的蒋女士不无羡慕地说了本段开头那句话。而现在,这个很被“照顾”的生意可能也不能做了。从前天起,家里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接下来一个月可能都比较忙。”王明辉说。

  王明娟也劝他们,“她一直跟我们说要少做点事。”但家里两个近60岁的老人都闲不住,王梅玉说:“不做事,做什么?我们一辈子做农活,已经习惯了干活,闲下来还不知道做什么。弄点事情做着,时间过得还快些。”

  这几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接待和采访,王成志说,“比干农活还累,但累得很开心。”昨天,中午来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晚上来的是同学朋友,“不能喝酒,还在吃药”的王成志招架不住大家的热情,还是喝了酒,王梅玉说,今天丈夫有点醉了。

  不送她练举重也没前途,那就赌一把

  王明娟上次回家还是2010年亚运会之后,这次,父母亲已期盼不已。像女儿劝自己少干农活一样,王梅玉也有一个想法想跟女儿聊聊。

  “其实,她走到这一步,我真的心疼。有一年,我去长沙看她训练,不习惯。我们拿都拿不起的东西她要举起来。做母亲的看到,你说心不心疼啊?”这个17年前“舍得让她去受苦”的母亲,如果重来一次又会怎么选择?“还是舍得。为了她的前途,我什么都舍得,呆在家里面也没什么出路。我们这些当农民的,好像赌博一样。心疼归心疼,高兴也是高兴。”

  这位母亲这样想着,“她从9岁辛苦到了27岁,她可以退下来,做些自己的事了。这次她回来,我们会一起聊聊。毕竟年纪大了,也拿到大满贯了,可以退下来结婚生子,做这些事情了。”

  她就像“大萧条时期的个人英雄”

  当年廖素萍和王明娟训练时的场馆“四面透风”,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重建的体校则设备一应俱全——“现有教练员3个;训练馆1个,杠铃24付,举重台17个,卧推架1付,体操垫6床,比赛杠铃4付,支撑架2付”……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选苗子却比以前难。别说主动送上门,每学期去到全县40多所乡、镇小学挑人,父母都不愿答应。

  在这当了8年教练员的刘金山说,“现在,很多农村家庭条件变好了,舍不得孩子,说什么受罪。他们第一个怕累,第二个怕长不高,有人会说,儿子长这么矮,以后找老婆都找不到。”就算招生招到了,但有些学生练半年一年便走了。

  8年执教,刘金山最心疼的是2008年他重点培养的对象偷偷跑去浙江打工了。“他训练一年,才40公斤多一点,能挺起80多公斤,当年我想着他打男子48公斤级能进全省前八。却因为家里爸爸突然去世,自己偷偷跑到浙江,说要打工养家。”刘金山面对过多次因要去打工而中途退学的孩子,“举重就好像一项投资,见效慢。你读几年书,大不了再去念个技校,一个月能拿两三千。而这个十年八年你不一定磨得出来,但如果有成绩的话,收益会很好。”

  刘金山把王明娟比成“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个人英雄”,“能让大家看到希望,王明娟出来,对我们县的举重有很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关专题:金牌专题:王明娟专题 

更多关于 王明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