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奥运举重成各省利益博弈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08:23  中国青年报

  4年前的北京,张湘祥夺冠后抱着杠铃又亲又吻,如同对待心爱的姑娘般的情景,已成为不少国人心中关于中国举重的温馨印象永远地留了下来。那时候,很多人觉得,膀大腰圆的举重运动员,其实也性感可爱。    4年后的伦敦,23岁的吴景彪却以另一种方式注定成为这届奥运会关于中国举重的完整记忆。失金后对着摄像镜头的痛哭怒吼,仿佛一只被绑缚笼中的困兽,愈挣扎身上的枷锁愈“入肉三分”。那一连串“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的致歉,因为没有丝毫“编辑”的痕迹而愈发振聋发聩。

  吴景彪与记者相拥而泣的悲壮场面,让人忘记,他其实得到了一枚在国外很多选手眼中如同珍宝般的银牌。

  同样黯然离去的还有17岁的湖北姑娘周俊。在B组中三次试举失败的惨痛经历,如同那名朝鲜选手从B组中杀出重围一举击败吴景彪夺冠一样,属于举重史上绝对不可思议的事。

  但谁又能说奥林匹克运动不是由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串起来的呢?!竞技场上的最终结果本就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失利原本不该被如此“浓墨重彩”。

  而让吴景彪“发飙”,周俊“无颜”的关键,恐怕还是源于中国举重队的传统——在内部竞争近乎白热化的前提下,来到奥运赛场却无法赢得金牌,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的失败,还被视作严重的资源浪费。

  要知道,每一个奥运参赛资格的背后,多半都会有一场多人、多部门、多省份间的博弈缠斗。能被写入奥运名单,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对金牌早已看开的国人,不可能接受不了所谓的失利。而真正“输不起”的是运动员自己,以及他们身后的直接受益者。

  这也是为什么周俊要放弃58公斤级而仓促转攻53公斤级的原因,是队内奥运会选拔赛第一名田源无缘伦敦的原因,是吴景彪失利后“痛不欲生”的原因,也是哈萨克斯坦选手、来自中国湖南的祖尔菲娅(又名赵常玲),夺冠后坦陈自己如果仍在中国,肯定去不了奥运会的原因。

  当所谓奥运选拔赛形同虚设,省市间博弈愈演愈烈的时候,周俊还有没有明媚的明天,吴景彪还能否拥有4年后卷土重来的机会,或许已不是个体的努力所能决定的了。

  举起沉重的杠铃,除了要有把子力气,还要有绝好的平衡能力。一直游走于各方利益间努力保持平衡的中国举重队,或许有无可奈何的苦衷,却也在左摇右摆中丢掉了奥林匹克精神最希望保有的公平公正。

  如果别人需要举起的只是杠铃的重量,而我们却人为地给杠铃加上如此多的利益纠葛,又怎么可能让每个选手都心态平稳发挥正常呢?!

  一天同失两金,尽管对“梦之队”而言绝无仅有,但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个技术意外,只是在掺杂进如此多的内幕后,杠铃的失衡也就有了意外中的必然。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举重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