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发明足球,德国人赢得比赛。这话是前英格兰著名射手莱因克尔说的。
英国人发明乒乓球(微博),中国人赢得比赛。这话是经过历届奥运会实践证明的。
英国人发明羽毛球(微博),中国人赢得比赛。不解释。
终于英国人可以说,法国人发明自行车,英国人赢得比赛。
北京奥运会开始,英国人在自行车项目上异军突起,拿下了18块金牌中的7块。
本届奥运会,英国的前25块金牌中,自行车就占了8枚。目前,伦敦奥运会的自行车比赛仍未收官。
英国人不光是靠着自行车赢了比赛,他们还赢得了眼球。
伦敦奥运两块金牌获得者、20岁的英国女孩劳拉·特洛特,在拿下女子自行车全能项目金牌的24小时后,就被拍到和哈里王子在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一起观看沙滩排球决赛。两人似乎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这故事纵然比不上他哥那爱情故事来得荡气回肠,但在大多数八卦杂志看来,这至少比英国的金牌总数要更吸引人。
为英国自行车赢得眼球的还有知名美女彭德莱顿加油,NBA(微博)巨星科比在伦敦时间8月3日为她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科比在温布利看完费德勒加油比赛之后火速赶到自行车赛场,来践行他奥运会前就说过的那句最想看的就是彭德莱顿的比赛。
看起来,天生浪漫的法国人发明的自行车,也附带着具有承载浪漫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而言丝毫不陌生。
经典爱情电影《甜蜜蜜》里面黎小军和李翘在自行车上相偎相依的那些戏让很多人毕生难忘,而《十七岁的单车》更是让你我不时回忆起那些带着些小甜蜜却又无比残酷的青春。
作为一个资深伪影迷,我甚至看过张家辉在1989年出演的连续剧《赤子雄风》,那里面三个男主角在进警校之前也是天天练习自行车。
以上种种,都说明自行车在中国非常具有群众基础。
念书的时候,大部分学校里总会有一个车棚,供学生们停车。我们骑着车上学,骑着车放学,骑着车谈论友情和爱情,骑着车忽然就度过了青春。
大人们也都骑车上班下班买菜。那时候也会堵车,但满街堵着的都是自行车。一堵,就是叮叮当当的车铃声不绝于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喇叭声一片。
我知道你该发问了:中国这么多人骑自行车,为啥到了奥运会上连一块金牌都拿不下?
首先,环青海湖才搞了十年,而环法已经超过两百年。
其次,实际上我该让你明白代步工具和运动器械的区别。你平日里骑着的胯下之物最多也就几千块,而本届奥运会英国选手的一辆高科技坐骑均价则在两万英镑左右。
但以上都不是重点,根子还在于我们的观念。
我有个朋友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他说这是低碳环保。前一阵他还对女友说要将低碳进行到底,以后就不买那些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钻石了。
在这扯淡的不买钻石的理由背后,我知道,哪天他有钱了,首先就要去购置大排量的豪车。
这就是现状,很多人每天骑车却随时都想着什么时候抛弃这自行车换成大奔。
这就是现状,很多人每天嘴里嚷着全民健身回头就在扳着指头数咱又拿下了多少金牌。
实际上,你不能骑车出去买了个菜回来就说我今天晨练了。
现在我们对着人家的成绩可能只是自惭形秽,但如果全民健身永远只是一句口号,那么未来我们可能就是自行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