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骚乱事发地复兴? 居民叹奥运设施为谁而建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09:50  东方网-文汇报
奥运场馆旁的一条马路中间,几捆骇人的垃圾迟迟无人清理。奥运场馆旁的一条马路中间,几捆骇人的垃圾迟迟无人清理。 (点击观看更多其他组图)

  骚乱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重访事发地——

  伦敦东区:迎来复兴还是“白象”?

  曾以编撰英文字典闻名的塞缪尔·约翰逊博士曾说过:“当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命。”或许,他所说的伦敦并没有将广阔的东区包括在内。

  9日上午,伦敦告别了多日的阴天。太阳明晃晃的,让人觉得有些刺目,有些眩晕。

  走出伦敦东郊哈克尼地铁站,拐过几条街,有一家小小的炸鸡店。几块炸鸡撂在玻璃烤箱内,等待着主顾。小店的外墙上,五彩的涂鸦写满了不雅字眼儿,随地丢弃的废报纸上,几个空啤酒罐还滴着残液。“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店面,我真想离开这鬼地方。”老板扎克说。

  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伦敦奥运公园所在地斯特拉福德。每到夜晚,“伦敦碗”通体发出白色光芒,与路灯昏暗的哈克尼相比,恍若天上人间。

  一年前,这里曾是骚乱“重灾区”,烧黑的建筑、破碎的玻璃、被砸毁的公共电话亭、关门歇业的店铺,还有整座楼房陷入火海,绝望的居民从窗口跳下……

  被遗弃的东区

  或许,这并非东区的过错。

  如果细翻英文词典,在地名之外,哈克尼还有一层含义:陈腐。据说,这座伦敦东区的市镇曾以马市闻名,奸猾的马老板常常通过打磨老马牙齿来装萌扮嫩,骗取高价,无辜的老马代人受过,被冠以“陈腐”之名,哈克尼也以此闻名。

  伦敦地图上,不难看出东西差距。如果把地名直译过来,西区多有“伯爵宅邸”、“男爵庭院”,贵气十足;东区则不乏“石灰房”、“船坞区”,当然,还有让人厌倦的哈克尼。

  其实,东区本不应该是这样。在大英图书馆的约翰·里提布拉特展厅内,记者见到了一张伦敦城建立之初的图画。公元前43年,尚武的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在泰晤士河畔建立了城堡和军营。在这张古画上,伦敦的中心位于城东的塔桥与伦敦塔附近。至今,这里仍被称作“伦敦城”(City)。

  然而,两千多年来,整个城市的重心逐渐西移,堂皇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议会大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哈罗百货、塞尔福里奇百货等商业中心都位于伦敦西区。此外,伦敦市内的500多个电影院和5个大歌剧院大多位列西区。

  也许,女王身处的白金汉宫最能说明问题。女王住所的邮编(英国的邮编既是投递代码,又能指代方位)为SW1,直译过来,就是西南区一号。

  不堪回首的一年

  东区也曾热闹过。去年8月,连续发生的暴力骚乱让伦敦几成“街头战场”,北部托特纳姆、东部哈克尼以及南部布里克斯顿等地区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扎克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疯狂的人们冲进商店,看到什么拿什么。他们尤其喜欢新款的手机、苹果生产的电子用品,甚至连手机套都不放过。拿不动的,他们就用榔头砸。砸不动的,他们就浇上汽油用火烧,开始只是烧衣服,最后开始烧楼房。”

  扎克躲过一劫,全家人早早锁上铁门,蜷缩在屋内的阁楼上,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年轻人将街区洗劫一空,“我的铁门上至今还有他们脚踹的痕迹。”他说,至今他仿佛仍能听到人们的嚣叫、大火炙烤玻璃后的爆裂声,刺耳而尖锐的警报,“这太糟糕了。”

  在伦敦骚乱一周年之际,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以《就像一场噩梦》为题,回首了那段不堪的往事。文章披露,共有15000人卷入了这场骚乱,其中3051人出庭受审,1968人获刑。

  东区只是一根导火线,这次骚乱甚至波及到英格兰中北部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

  一年前的骚乱,让本就破碎的东区陷入更深的低谷。

  努力复兴的希望

  硝烟总会散去,警笛总会平息,狼藉的街市回归宁静,而东区的复兴也成为伦敦奥组委最关注的话题。

  伦敦奥组委首席执行官保罗·戴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本届奥运会的一大目标就是,“希望给伦敦市民,尤其是东区的居民,留下一份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财富。”

  他说,东区是伦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把奥林匹克公园选在这里,一方面是这里土地开发使用率不高,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造的厂房,已破落不堪,伦敦奥运的全部动迁人口只有500户。另一方面是希望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无论是船坞、水闸,还是村落、街道,都将受益于本届奥运会。”

  按照伦敦奥组委公布的计划,运动员村将改造成为居住区,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近200年来欧洲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公园,主新闻中心将在赛后成为商务办公区。“我们在这一项目改造上预计将投入60亿英镑。”保罗说。

  对于奥运对经济的拉动,东区人更为热切、乐观。据媒体报道,斯特拉福德所在的纽汉姆区区长罗宾·威尔斯爵士曾预测,奥林匹克公园落户斯特拉福德,为这里带来了125亿英镑巨额投资,其中14.5亿英镑修建了毗邻的大型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将解决1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至少有2000人曾是斯特拉福德地区的失业者。

  从该区火车站呼啸而过的“欧洲之星”,以及奥林匹克公园川流不息的游客都让东区人感到亢奋。罗宾说:“我们会发现,这一切投资都是值得的。”

  沦为“白象”的担忧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

  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25日公布数据,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滑0.8%,环比下滑0.7%,创下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利物浦大学管理学教授巴里恩·斯蒂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尽管第三季度英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井喷,但“奥运红利”不会持续太久,“很多临时就业的机会将消失。”

  对东区而言,最现实的问题是,奥运场馆能否真正得到有效利用,会不会沦为英国人所说的“白象”(大而无用的器物)?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彼得·格兰特担心,就眼前的经济形势看,英国政府难以对场馆赛后改造提供足够资金。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转型,这批馆将不再是东区复兴的标志,而是矗立在东区的“白象群”。

  在记者采访的英伦学者、专家中,很多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和关切。彼得还质疑,按照政府公布的计划,运动员村改造成公寓后,将出售给退休教师、护士等中低收入阶层,而以他们的购买力,能否维持大型购物中心的运营。

  他认为,要真正实现东区的复兴,首先应该改变东区在伦敦人心目中的形象,要告诉世人,这里将不再与暴力相关、贫穷、肮脏、落后相关。

  这些天,扎克也会去奥林匹克公园转转,鳞次栉比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购物中心让他流连,但商品的高昂价格也让他咂舌。

  “那里的确不错,比以前好多了,但价格也‘好’多了。”他说,这里的购物中心究竟为谁而建?为奥运游客,为西区富人,还是为东区的平民?

  “那里很好,但似乎不是为我们建的。”眺望着远处的奥林匹克公园,他幽幽地感慨道。

  本报特派记者 赵博(本报伦敦8月9日专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发布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