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知若(作者现场采访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4年,我们寄居在雅典塔托约区的一间地下公寓里,近距离接触奥运会——其实所谓近距离,只是相对而言,也许是由于前期搭建这个“临时采访中心”的人被猪油蒙了心,我们每天前往赛场,都需要步行五公里,才能搭上免费的轻轨列车……于是,每天的五公里是这样走完的——前半程,心中满是怒火中烧的咒骂,后半程,骄阳下的你汗如雨下,只剩下喘息的份。
我记得当时离塔托约最远的赛场是射击和曲棍球,偏偏那两个赛场又不时“劲吹中国风”,不去不行。“最远”造成的后果,是几乎每一位奉命前往采访的联盟记者,都在疲于奔命的旅途中,把新闻写成了回忆录。
幸运的是,还有些雅典的美食可以回味——不要跟我说硬得像石膏般的热狗,也不要跟我说酸不溜秋的意粉,我说的是方便面。在写下这篇文字前,我百度了自己当年的随笔,《我爱方便面》里如是写道——
“没有危言耸听,方便面是我们在雅典期间的早餐、午餐和晚餐。为了改善它的味道,同屋的重庆同事创造性地从当地超市购来鸡蛋(2欧元一打)和生菜(3个多欧元一磅),加上一些自制的肉末,方便面
成为排名红烧肉之后的第二美食——需要指出的是,红烧肉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生产’的,它不是每天都有。
有关方便面的哲学,《重庆晨报》的王成同志已经看得很透,笃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他,有几天很得意地用餐叉敲着大碗,宣布——‘把方便面煮得没有方便面的味道了,就是好面。’这对大家极具指导意义,除了超级懒鬼们还会用开水直接泡面,其他人都会耐心地接上一锅水,充满期待地煮之。而长相与张卫健酷似的本报同仁小方开吃之前,就会笑逐颜开地给大家表演一句‘怎么这么弹’,一边还用叉子紧按住碗里的蛋和肉末,以防被出手极快的我乘虚而入。”
除此之外,那一年在雅典我们喝了大量的喜力啤酒,无他,喜力是那届奥运会的赞助商之一,而且便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次我们面对着一杯寒气逼人的喜力时,都会很自然地背诵一句天天在电视里听到的广告语:“HEINEKEN, RIGHT BEER,RIGHTNOW!”此外,奥摩尼亚区某家小餐厅的牛排也不错,就着喜力,你会觉得那一天,天空都要更加的幽然淡蓝。
2008,北京奥运来了,全中国体育记者们“舌尖上的尴尬”,因此不复存
在。钱包很鼓,可以按照各路美食专家的推荐,随风而去;钱包瘦了,也可以去点一份吉野家的牛肉饭,打嗝归来,总之,不用再琢磨如何调制如今已经显得不那么健康的方便面了。
每一位满世界奔跑的体育记者,都会有自己的“舌尖史”,仔细翻阅,可以看作一本《中低收入者进餐指南》,如同成都的出租车司机聚餐点一样,是物美价廉的标志物。
伦敦奥运在即,我的两位同事整装待发,如果他们坐在办公室里,你还没进门,就可以闻到一股潜在的兴奋的味道。兴奋归兴奋,我很想劝诫他们:在出发前想好在未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如何在敬业之余,安抚自己的舌尖……总而言之又言而总之,奥运期间,如果我在火锅店里就着冰啤酒大快朵颐的那一刻,一定会用一张热气腾腾的微博照片,隔空安慰你们寂寞的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