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凌晨温网落下大幕后不久,温网场地“变身”即将进行。三周之后,奥运会网球比赛将在这里举行。当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微博)等网坛大腕们又来到同一个地方的时候,他们会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熟悉”,是因为他们每年都会在这里争夺大满贯奖杯,一切都轻车熟路。“陌生”,则是这次会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这些球员可以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不用再像以往只能以白色战袍示人,而且单调的背景板被奥运色彩所取代。这些运动员会感到自己脚下的草皮焕然一新,可能还会在开始时有些不适应。此时,温网变为 了奥网。
伦敦奥运会选择温网的场地理由不言而喻,伦敦本就有属于自己的网球场地,配套设施完备,如果弃之不用,岂不是非常可惜。而且,这也不符合英国人节俭办奥运的核心理念。
今年温网在7月8日结束,7月28日奥运会网球比赛就将开始,英国的球迷是幸福的,不到一个月内两度见到心中的偶像和顶尖的球赛。但对于改造球场的工作人员而言,却绝对是个苦差事。首先温网要尽量地去除温网标志,然后换上奥林匹克标志,这听起来似乎简单,但完成起来却非常繁琐、耗时。
全英网球俱乐部商业总监戴斯蒙德透露说:在今年温网结束后他们就会将这里交给伦敦奥组委和英国奥委会的相关人员,从本周起一支庞大的改造团队就会在全英网球俱乐部中驻扎,然后在奥运会结束后撤离。戴斯蒙德说:“我们的人也不是全部离开,有些厨师会继续在这里,这也是我们为奥运会做出的一点贡献吧。”
当然,需要改造的绝不仅是背景板,中央球场的转播间将增容,混合采访区也要扩大,一些临时的设施也会摆放进来。由于温网和奥运会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不同,因而这些改变是必须的。
在这三周的改造时间内,全英网球俱乐部的会员们也不能再在这里打球了,他们要换到邻近的公园里去磨炼球技,当然那里从场地到设施都和全英网球俱乐部不可同日而语。
从温网变为奥网,难度最高的就要属草皮问题。在草场打球,即便是草种再坚韧,养护工作做得再好,你还是可以在观看温网比赛中发现,一些场地在两个底线上不再“绿油油”,而是有些发黄,甚至“光秃秃”。
实际上,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温网已经积累出一套非常科学并有效的培育、养护草皮的方法,但总是架不住球员多次跑动、滑步等对其的磨损,而经过温网之后,这些磨损得较为厉害的草皮本该进入修复期,但又不得不迎来奥运会比赛。为了能让这些草长成之前那样的密度和长度,组织方将移植培养好的草种,种到温网的草地里,还要盖上一层膜,草地周围架起铁丝,防止小动物钻进来将草种吃了。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十天左右。等草长出来后,再将草的高度剪到8毫米,这是比赛标准的高度。如此看来,20天左右的草种移植、修剪真的有些紧,也令人捏着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