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奥运冠军传奇经历:生在中国死在中国

  奥运会田径比赛今日开赛,在市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文莱美术馆内,正在展出英国一名田径传奇人物的生平。这位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冠军与众不同的是———生在中国,死在中国。  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字李爱锐,1902年生于天津,父亲是苏格兰的牧师,5岁时,被父母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利迪尔从小就显示出在运动方面的天赋,多次在苏格兰甚至全英国的田径比赛中获得短跑冠军,并获得了参加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巴黎奥运会上,他最擅长的100米预赛被安排在礼拜日举行,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利迪尔要在礼拜日参加礼拜,所以他决定放弃比赛。由于他是赢得百米金牌最热门的人选,英国王室成员都出面劝说他参加比赛,国内也有人指责他叛国。但利迪尔只是说:“我不在礼拜日参加比赛”。他在巴黎的某个教堂里度过了那一天,之后他参加了200米和400米的比赛,分别获得铜牌和金牌,并打破了400米比赛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他保持了35年,直到1955年才被打破。

  这位22岁的奥运冠军成为巴黎奥运会最大的新闻人物之一,回到英国的当年,他拿到了爱丁堡大学化学学位。1925年,他参加了苏格兰锦标赛,获得三个项目的金牌。然而,在他运动生涯的巅峰时刻,他决定告别英国,循着父亲的道路,到中国去,1925年夏天,他回到了出生地天津,在英国伦敦会创办的教会学校新学中学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据资料显示,利迪尔在新学中学担任学校的理科及体育教师,每次讲课后,他从不率先离开教室,而是礼貌地让学生们先走。走下讲台后,如果还有学生在教室里,他便坐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谈。1928年,利迪尔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一场国际运动会,并获得200米和400米金牌。1929年,天津民园田径体育场举办万国田径赛,受主办方之邀,利迪尔主持跑道的设计与施工,其修筑水平,在当时亚洲堪称一流。在此次赛事中,利迪尔击败了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运动员奥托·费尔萨,夺得了平生的最后一块金牌。1991年,他的三个女儿把这块金牌赠送给了父亲曾经任教过的学校新学中学(今日的天津17中学),作为永久的纪念。

  利迪尔后来被派遣到河北肖张县传道。1941年,他被日军关押,送往位于山东潍坊的日军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还坚持给同样关在里面的孩子上课,组织体育活动。1945年2月,他在集中营里因患脑瘤去世,享年43岁。1988年,利迪尔墓地纪念碑在潍坊揭幕,纪念碑由产自他家乡苏格兰的马尔岛花岗石制成,镌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面是:“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劳”。

  1981年,英国人根据利迪尔的事迹拍摄了电影《烈火战车》,获得多项奥斯卡奖。

  文莱美术馆的展览中,展出了关于利迪尔当年参加巴黎奥运会的有关图片和报道,他在中国的资料和图片,让人更多的了解这位传奇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田径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英国 田径冠军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