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村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区内,记者昨日入村后发现,国际区的设置比较简单,从国际区到运动员居住区设了一道门岗。记者在居住区出入口看到,在中国代表团入住的楼里,许多窗户都挂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记者发现这里的伙食种类基本和北京奥运会时没差别,出行也比较方便,只是运动员公寓比较简陋。
主餐厅24小时开放
和北京奥运会时一样,伦敦奥运村的餐厅里,每一个数字都是惊人的。主餐厅的运行时间是全天24小时,可容纳5000人同时就餐,而高峰时期的用餐人流高达60000人,这些都和北京奥运会时的数字基本吻合。
此前记者曾听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奥运村主餐厅提供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到了这里果然看到四大区域分别提供不同口味的餐饮。
伦敦奥运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多半是可以令人放心的,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官员说,提供伦敦奥运村伙食的这家公司是服务北京奥运村的同一家,伙食种类基本和北京奥运会时没差别。
中国加长了80多张床
伦敦的“村”里几乎没有单间,如果哪个代表团里有人要求住单间,那就意味着必须有其他人在客厅里搭床睡,据说这种情形还不在少数。
记者看到,这套公寓共有三间卧室,每房两张床,公用一个卫生间,客厅则摆放了一张三人沙发和四张简易坐垫,其他生活设施则只有床头柜和两人一个的衣橱。而在北京奥运会时,公寓内备有餐桌椅、熨衣板、冷热水直饮机、等量衣橱和穿衣镜、毛巾衣架一应俱全,甚至包括一个独立卫生间。
至于开村前就广为诟病的仅为1.73米长的小床,奥运村及赛事服务主任加菲特坚持说配备的都是“常规大小的床具”,此外“无可奉告”。据了解,中国队就为80多张床做了加长处理。
村内可骑车村外坐汽车
在奥运村的主餐厅门外,记者看到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处,当时还摆放了四五辆亮黄色的便携折叠车,大梁上挂着印有“比利时”字样的三角旗,志愿者告诉记者,为了方便选手们的村内出行,奥运村特别为他们、特别是住所离食堂较远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代表团提供了自行车,大概每个代表团有15辆左右。
如果有村外活动需要出行,除了大会班车,伦敦奥组委还为每个代表团配备了专车,服务中国代表团的伦敦大学女王玛丽学院的能源工程专业教授文东升告诉记者,正因如此,他们这个服务团队的11个人都必须同时兼职翻译和司机,而车辆则统一配的是宝马320。
和北京奥运会时相同的是,伦敦的奥运村也提供了健身房设备和专员服务,当然村里还有小型运动场、游戏室、俱乐部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