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场馆亲身体验:安检比机场还要严格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26日17:19  新民晚报

  本报特派——-->

  -->-->2012-07-26-->

  -->  航母开到泰晤士河,万名英军集体出动,居民楼设置地对空导弹……伦敦奥运安保投入近10亿英镑,成了奥运运营史上最大的一笔开支,尽管如此,伦敦奥运的安保依然受到外界的质疑。

  开幕式临近,雾都渐渐响起“警报声”。昨天,本报记者探访主新闻中心和乒乓球比赛馆,亲身体验了一把“密不透风”式的安检。

  大巴两道安检

  昨天,本报记者拜访了奥运主新闻中心。原以为乘坐奥组委提供的专线班车会轻松过关,不料却一路领教了奥运安保的严格,光是进入大门就经历了两重检查。

  第一道,大巴车进门后被安保人员指引停在了一号检查区,警察登上两层大巴,逐个位置排查,甚至细到询问每个包的主人是谁。彼时,透过车窗记者还看到,一位警察拿出长棍,将装有反光镜的一头伸入车底,仔细检查有无爆炸物。其他几名警察则检查大巴的行李箱,完全没有问题才贴上个一次性的封条。

  大巴车的前方还有一个专门设置的车障,约半米高,挡在车前进的方向上,防止突然“冲关”。待检查通过后,车障会自动落下,让大巴通过。开过10米后,大巴还要经过第二次防爆检查,才能驶进主新闻中心的停车场。

  车辆安检的紧张刚过,又要检查个人安全。安保人员在手动检查时,几乎是用双手挤压受检人的腋下、腹部等部位,甚至比机场安

  检都严格。随后,记者乘班车从主新闻中心到同一区域内的奥运村,尽管已经安检过,还是没能“逃”过第二次例行检查。

  水不超百毫升

  奥运会乒乓球馆建在伦敦东郊,下了城铁,走上一个天桥就能直达场馆。昨天,赛事还未正式开始,场馆已经开始预热,包括中国乒乓球队在内的各国和地区选手都提前适应场地,安保也随之进入“战备状态”。

  本报记者抵达场馆时,一位志愿者早早守在安检口。走在前面的两位老兄,穿着奥运制服,扛着一箱物品准备进入场馆。志愿者拦住他俩要求检查证件,随后脱口就是一句“不”!根据奥组委规定,每名工作人员的证件上印有不同场馆的名称,这是工作人员能否进入场馆的标志。听了志愿者耐心的解释,两人面面相觑,一副无法理解的样子,又掏出了护照“磨”了半天,依旧没能“过关”。

  伦敦奥运会比赛场馆的安检类似于机场。除了背包要过仪器外,还得把电脑专门拿出来检查。在本报记者前面接受安检的小伙子,包内被查出了一瓶矿泉水。安检员盯着他拧开了水瓶,“咕噜咕噜”狂喝几大口,才允许把水瓶放回书包。根据奥组委的规定,如果带液体进入奥运场馆,最多不能超过100ml。这两天尽管比赛还未正式开始,规定已经开始严格执行。

  特派记者 钟喆 关尹 (本报伦敦今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