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笔记
第3日
□首席记者 郭韬略 英国伦敦报道
刚到那天从希斯罗机场到驻地的30多公里的路程,就让我感觉是在一个大花园中穿行,这两天这种感觉越发明显。起初我以为是单单因为无处不在的树木、绿地,后来发现造成这种感觉的还有另外的因素——路。
伦敦的街道普遍狭窄,大多都是双向四车道,六车道的少而又少。所谓花园,我们讲究曲径通幽,试想,如果其中横亘着一条一眼望不到头儿(我是指宽度)的大马路,感觉肯定不一样。
在十字路口,马路当中还往往设有一个安全岛,这样行人就能在一个绿灯不能走过去的情况下,到中间“歇歇脚”。比起我们在国内通常用冲刺的速度也未必能在红灯亮之前全部通过路口,真的很值得借鉴。然而,安全岛的设置又进一步压缩了道路的宽度,但一切看上去依然井然有序,不得不让人佩服。
伦敦是最早“长在车轮子”的城市之一,对行人的关爱也就更加突出。不少路口设有两盏闪烁的黄灯,灯的控制是由行人操作的,需要过路口,按下按钮,灯亮起来,所有机动车必须停下来,先静候行人通过。来了这么几天,我们试过好多次,绝对是屡试不爽。而在行人等候的线上,会有醒目的大字:“注意左边”或者“注意右边”,这是提示你哪个方向会有机动车驶来。
伦敦这个大都会,人口成分复杂,也就造成了复杂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一个很容易看到的情况是:他们绝不会像德国人那样即便路上没车也一定要等到绿灯亮起来才走,而是经常会见缝插针闯红灯。于是这种情况在我们刚到的时候就被导游拿来当教材:千万不要闯红灯。而理由却不是会受处罚,而是因为按照我们的习惯,无法正确判断可能通过的车辆的速度,这种情况下闯红灯被撞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按照我们的交通规则,机动车在通过路口的时候,即便是绿灯也要减速慢行,而这里不一样,只要是绿灯,汽车必须加速通过,因为在他们看来,能通行的时候减速,也是对道路资源的一种浪费。据说很多华人为此吃过亏,考驾照的时候因为“减速慢行”而未能通过。
“看车的走路的路权是相等的,不管是汽车还是双腿,都是受人大脑支配的,没有所谓强势和弱势之分,大家都得严守规则行事。”这就是他们的逻辑。这种逻辑之下,因为闯红灯而造成交通事故,自然也是责任全部自负。
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当然要严格遵守秩序,实在是时间紧又嫌红灯长的话,也找到了个诀窍:看旁边有当地人没,如果人家闯了红灯过去,那就不妨也跟着一起过,毕竟这是以安全为前提的,不然,那就老老实实地等。非要用事实检验一下自己对这里机动车速度的适应和判断能力,还是显得有些二。
伦敦还有个特色:没有慢车道。而这里骑自行车的人又特别多,所以经常能看到自行车在行驶的汽车中来回穿梭,看者惊心动魄,人家倒也相安无事,其中的奥妙何在,还没有参透。
英国的汽车是靠左行驶,这习惯还影响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但很奇怪的是,在伦敦的地铁里,电梯上却都醒目地标着:请靠右站,这就让我们“左右为难”。这两天我一根筋地见人就问为什么会这么矛盾,人家解释不了,却很好奇:这很重要吗?
想想也是,重要的不是规则如何,而是每个人都要严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