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五环即将沸腾伦敦 淡泊城市从容迎接

  骑单车,时尚范儿

  ■特派记者 赵健 孙卫东

  本报英国伦敦电 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流掠过天安门广场,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悠长回荡……这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1972年纪录片《中国》里的经典片段。从那时起,“自行车王国”就成为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中国形象。

  今天,自行车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竟已蔚然成风,昔日的工业巨无霸俨然返璞归真,成为新的自行车王国。  

  来“硬”的 

  单车“霸道”自由行

  早就听说自行车在英国十分“霸道”,亲眼所见,才知此言不虚。伦敦街道十分狭窄,即使是闹市区主街道也最多是双向四车道。这么窄的路很难再有空间划出专用的 自行车道,因此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成为伦敦一景。时常可见戴着头盔,一副运动范儿的自行车手在出租车、公交车流中自由穿梭。

  那么,英国 人是如何让自行车和机动车和谐相处的呢?华人老陈告诉记者,伦敦交通的理念是硬件先行,以促使市民形成良好出行习惯。和国内城市相比,伦敦交通有两个特 点,一是几乎看不到交警,二是红绿灯超多。在繁华的KING CORSS地铁站区域,一段不到50米的两车道马路,红绿灯多达6个。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管你走路还是开车,都得有“眼色”才行。老陈告诉记者,其实英国人很古板,在他们眼中只要是绿灯,开快点就是天经地义的;只要是红灯,那就得停。  

  来“软”的

  骑单车已成时尚范儿

  自行车能在伦敦“横行霸道”,和英国人对自行车的推崇有关。

  在多数国人眼中,自行车只是代步工具,而在英国,骑自行车更是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时尚。连日来,记者游走在伦敦街头,深切感到英国人对自行车的热爱是骨子里的。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市长约翰逊是自行车优先的重要推手,这位一头金色乱发的市长几乎天天骑自行车出行,他骑车的照片也时常见诸报端,俨然已成伦敦最有名的自行车爱好者。

  淡泊伦敦这样迎接奥运:

  生活依旧从容 天气顺其自然

  ■特派记者 赵健 孙卫东

  本报英国伦敦电 “01 DAY TO GO”(还有一天),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外的倒计时大屏幕提示着奥运会马上就要到来。我们惯常用“举世瞩目”来形容这一盛事,不过这个“世”似乎不包括伦敦人,至少,他们所表现出的对奥运会的热情跟我们的想象差别很大。

  距离开幕式还有一天,伦敦的最大好消息是:伦敦内政部的数千职员决定不罢工了!之前因为不满工作强度和待遇不成比例,他们决定在开幕前24小时开始罢工,给 政府点“颜色”看看。而最终因为政府决定在边境管理局增加800个就业岗位、在护照处增加300个岗位,罢工取消了。

  这时候,“不罢工”成为最大的好消息本身就颇具讽刺意味,不过就这几天记者感受来讲,伦敦市民对奥运会真的是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热情。

  8年前的雅典,开幕式前几天就能在街头随处看到穿着蓝色T恤的志愿者;4年前的北京更不用说,举目望去,都能发现有关奥运会的旗帜和标语,大街小巷带着红袖箍的老大娘老大爷更让人感到安心。

  伦敦不一样。当地政府推出一项“欢迎光临”的大型推介活动,但那更像是借奥运会这个平台来进行城市营销,奥运本身似乎并没有给这个城市带来太大改变。除了希斯罗机场有明显的“伦敦欢迎你”宣传画之外,在市内,能体验到奥运气氛的就只有主会场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了,只有那里,才能看到更多的五环旗和奥运宣传 画。一位在伦敦生活多年的华人道出了当地人的真实想法:“奥运会很盛大很重要,但在伦敦人看来,还没有重要到可以为此改变生活的地步。”

  交通:启动奥运专线

  伦敦街道大多狭窄,应奥组委要求,前几天已开始启动奥运交通专线,这一度引发当地人的不满,不过直到昨天,交通问题并没有显现出来。

  出色的交通主要得益于伦敦密如蛛网的地铁网络,有100多年历史的伦敦地铁一直是当地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为了奥运会当地政府又增开多条专线。记者昨天从驻地附近乘火车前往奥林匹克公园,仅用7分钟,车厢内相当宽松。

  按照奥组委要求,今天所有前往现场观看开幕式的观众都不得开车,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可以预料,届时地铁、公交车上的人流会大大增加,但多条线路加上频密班次,会保证人群集散顺利进行。

  安保: 外松内紧 

  但凡是大型运动会,安保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像英国这样很容易被恐怖分子盯上的国家,直到昨天,还丝毫没有什么“战前气氛”。

  从希斯罗机场入境时,出人意料的顺利,甚至连行李票都没有人检查就出了机场,而在市内,除了偶尔走过的英姿飒爽的女骑警之外,警察都很难见到。当然,随着开 幕式的临近,街头拉着警笛呼啸而过的警车明显增多,空中也开始不断出现巡逻的直升机,不过也还远没有到如临大敌的地步,不管是男警官还是警花,在街头巡逻 的时候也同样心情愉快地接受游人的合影要求。

  有关伦敦的安保,仅仅从亲身感受上讲,就是一个让中国记者很矛盾的问题。到伦敦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同行中招,两个骗子冒充警察以查毒品为由,轻而易举就将记者包里的一千英镑顺走,即便是以治安差著称的南非,我们也没有过这么大的损失,后来从网上了解到,行骗的人其实已是惯犯,之前用同样的招数对待过一个韩国人,被识破后,恼羞成怒捅了对方一刀,而后逃窜。

  另一件事发生在昨天,在奥林匹克公园一栋15层的大楼上,英国政府部署了导弹,而一位中国记者曾经连续三次试图进入大楼,最后被警方拘捕。虽然尚未得到证实,但这让我们的 记者团团长不得不逐一“排查”自己的部下。由此可见,表面上的轻松是真实的,但一旦触碰底线,恐怕会招致警方的雷霆出击。

  天气:顺其自然

  近两天伦敦一直是艳阳高照,甚至创纪录突破了30摄氏度。不过,谁也不敢保证老天爷在开幕式当天不会变脸。伦敦的温布尔登网球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会经 常因下雨而停赛。这让人提心吊胆。伦敦市长约翰逊在他的专栏中就说:“大概我们应该去做一个仪式,举起双手,祈祷太阳神阿波罗赐予我们阳光。”

  与此同时,伦敦人宁愿祈祷,也不愿意像北京奥运会那样动用科技手段,人工“驱雨”。当地一位气象专家表示:“不在这里下的雨,早晚要下到别的地方,这样会引起其他地区的洪涝灾害。”约翰逊还说:“我们不应该抱怨雨水,而应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伦敦唐人街:

  一样的奥运

  不一样的地点

  ■特派记者 赵健 孙卫东

  本报英国伦敦电 据统计,英国有40万左右常住华人居民,伦敦奥运会这个大派对,对身在其中的他们会造成什么冲击,他们所思所想的又是什么。昨天,本报记者探访唐人街。  

  奥运不等于商机

  早一个月前,伦敦当地报纸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对象是居住在英国六个月以上的华人,结果显示,74%的受访者表示对奥运会没兴趣。昨天记者亲身探访,发现这确实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

  五年前刚从佛山移民过来的谭先生,在街口经营一家修理手机的店铺。在他看来,奥运会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可能餐饮业会比较好,毕竟华人过来旅游会过来吃饭,但买手机就寥寥无几了。”

  那餐馆又是否真正获益呢?

  在 中餐厅中,一些味道正宗的高档餐厅是实际获益者,早在几个月前就收到不少华人团体的订单。餐馆老板透露,下星期要想找位置就很难了。即使奥运会还没开幕, 昨晚直到9点,仍有不少客人在排队等位。但一些小餐馆,生意并没有太大改变。“与过去几年欧洲经济萧条时相比,那时候一到晚上,街上冷冷清清,现在热闹得 多。不过真正因为奥运的增幅并不算太多。”华人胡沛成说。

  不过对于一些餐馆的送货商,奥运会却给他们带来了麻烦。发哥是唐人街不少餐馆 的主要送货商,其中两家开在唐人街和泰晤士河之间,这个路段在奥运期间实行交通管制,每天6时到24 时不得通车。因此他不得不改变送货路线和时间安排, 如此一来,奥运会和残奥会这六周时间,他估计运输成本将增加1000英镑,对于他这样的小商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华人的社会认同感在提升

  不过,随着奥运会即将开幕,一些微妙变换也在悄悄进行。

  早在两个月前,住在唐人街的陈先生曾抱怨奥运门票难买,令身在伦敦的人感受不到奥运就在身边,“奥运会在伦敦举行,似乎离我们很近,实际上我周围的朋友都买不到门票,只能在家里看。” 

  但两个月后情况有了改变,开手机店的谭先生就在奥组委第二次放票后买到自己最喜欢的排球票,为此他付出了220英镑的代价,在他的同事看来,这相当于一周收入的代价近乎“疯狂”。

  对于接下来的两个星期,胡沛成比较乐观,“其实与英国人相比,中国人比较慢热,估计奥运会真正开始后,大家热情会突然高涨起来。”

  在胡沛成看来,奥运会更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了华人的社会认同感。“伦敦奥运刚刚申办成功时,大部分英国人包括华人都非常反感,认为又要花钱了。不过现在我不 这么认为了。因为这次英国政府非常聪明,他们让奥运会不只是广义上的竞技体育,而是办成了一个大Party,并鼓动整个英国,各族人都参与其中。如果不是 奥运会,大家根本没机会接触到这些。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伦敦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