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不同阶级的奥运:学生盼门票 中产置身事外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28日09:10  解放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薛淼焱

  因工作关系,这几天泡在曼联足球俱乐部位于伦敦市中心绿地公园边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的同事都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埋头工作间隙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互相问周末有啥安排。我挺兴奋,礼拜六我要去温布尔登看奥运会网球比赛,中央球场第一轮。怎样?没人羡慕我。小伙子亚当·查普曼说,就算是奥运的足球比赛他都提不起任何兴趣。为什么?没劲,他说。

  中产阶级:置身事外

  除了零星几封邮件提醒涉及奥运相关工作的人们注意带齐证件外,办公室里几乎感觉不到奥运临近的气氛。只有爱尔兰女孩菲努拉在给不同的供应商们狂打电话,重复几十遍问“奥运期间,定的东西能按时交货吗”。比起所有的奥运消息,这些高级白领似乎更关心奥运期间自己要去的区域是不是封路了,上下班乘的地铁线会不会受影响。

  置身事外,可以看作是典型英国“中产阶级”对即将开幕的伦敦奥运会的典型态度。要知道,英国的“中产阶级”最怕人挤人,最怕凑热闹,最怕一窝蜂。提起奥运会,要是不流露出一股 “想到那乌压压的人群就犯晕”的样子,那人肯定不够“中产”。

  工人阶级:饶有兴致

  相比占英国总人数比例四分之一都不到的中产阶级,群众基础更广泛的“工人阶级”——小公司的办事员、清洁工、超市经理——对奥运会起劲多了。他们赶很多的路专程去看火炬传递,饶有兴致地谈起他们最喜欢的运动员和项目,却不太可能去现场看比赛。海伦·哈克特在公司楼下收发室做文员,对自行车运动很着迷。自行车比赛有一段安排穿过海德公园,届时那里会竖起几个露天大屏幕供公众观看。海伦说,她下礼拜会休一天假,和朋友带着啤酒野餐篮去那儿待上一天,好好享受 “奥运气氛”。“为什么不去现场?最差的票子也要五六十镑,你不嫌贵?”她反问我。

  “工人阶级”也分蓝领和白领。受教育程度相对高一些的小白领会去看比赛,但不会很疯狂,通常都是“朋友得了票,顺便一起去”。谈及奥运会,他们肯定多,批判少,认为虽然奥运会导致伦敦拥挤不堪,某些地区物价飞涨,但总体上它能提升伦敦经济,帮助伦敦改造东区,利大于弊。

  学生孩子:期盼票子

  伦敦当地人中,对奥运最为期待的可能还是学生和小孩子。他们中的一部分得到分配的免费比赛票,伦敦奥组委反复宣扬的口号“激励下一代”实有所指。要不是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那些生长在东伦敦老旧工业厂区、家庭穷困的黑人孩子可能这辈子也不太会有机会经历这样难忘的大场面。哈克尼是去年伦敦爆发骚乱的集点之一。15岁的霍夫汉在那儿长大,他省吃俭用,攒了零花钱抽到一张双人跳水门票,这令他兴奋不已。

  当然,不要忘了伦敦是个世界级都市,街上行人中随便拉出十个,八个不是伦敦人,五个不是英国人,大把的外来人员对奥运会的到来还是翘首以盼。澳大利亚人彼得·摩尔在博客里写道:“我问我的英国邻居,奥运会要开始了,你们不兴奋吗?他们略带同情地扫了我一眼说,你不是英国人,你不会懂的。真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想的。悉尼奥运会时,我们当地人人都过节似的开心。这两天我打电话回老家,家里人都争先恐后和我聊奥运会。”

  中国人对奥运的热情更不能低估,我认识的中国朋友大都手握百把英镑一张的门票。如果有机会亲临奥运现场看博尔特、看费德勒、看刘翔,谁愿错过?!

  (编者:薛淼焱,原解放日报体育部记者,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目前在伦敦定居。)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