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奥运的传承与发扬 从北京鸟巢到伦敦碗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02:31  中国体育报

  绿色奥运的传承与发扬

  马艺华

  还是在十多年前北京申办29届奥运会的时候,那时作为体育记者的我跑惯了赛场、健身场所,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频繁穿梭于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方庄供热厂之类的与体育毫不搭界的单位采访。

  污水处理能力涉及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方庄地区的冬季供暖从烧煤到用天然气,减少了大气污染,这些都与环保有关。“办一届奥运会,为什么要在这些‘旁枝末节’上‘较劲儿’?”在随同国际奥委会(微博)考察团和北京奥申委相关领导的多次视察的同时,我当时心里还总有点犯嘀咕。

  我的这种心态在当时环保意识还很薄弱的中国,应该是很正常的。那时候哪有大气污染指数?那时候哪有垃圾分类?

  然而任何一届奥运会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这一阶段全世界都全神贯注的大问题,一届全球瞩目的奥运会自然要与之紧密相连。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各届奥运会的筹办看,各国都朝着建设的大型化和现代化大步迈进,较少考虑这些建设对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给主办城市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也直接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发展。进入80年代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城市都开始重视环保问题,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继教育、文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成立了环境委员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幽雅的条件,1999年《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获得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

  由此可见,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届由各国优秀运动员会聚一起较量体育技能的运动会,它还负有提倡国际主流思想、提携世界各国共同进步的重任。国际奥委会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新倾向和对申办城市环保问题的新要求,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申办城市、申办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举措。比如北京的污水处理率从1990年不足5%提高到2002年的47.7%。按照《奥运行动规划》要求,到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北京要建设完成9座污水处理厂、1000公里污水干线、9座再生水回用设施和4座污泥消纳设施,总建设资金约120亿元。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8%。

  随着迎接奥运会的热情在中国的不断升温,绿色奥运也成为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不仅给奥运场馆内外,也给整个中国内地带来了建设中环保意识的逐渐确立及巨大变化。这种意识和变化也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

  “可持续”是负责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总监奈特的口头禅。据她介绍,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伦敦奥运会的可持续性,他们在北京奥运期间就“相互取经”,下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里约热内卢也已和伦敦有了很频繁的接触。她说,伦敦和其他奥运城市之间除了交流经验,还“循环利用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可再生资源,打造成可拆卸再用的体育场馆新功能。再比如伦敦把有100多年历史、维多利亚时期的污水净化为奥运村冲马桶的水,并用于公园的灌溉,这与北京当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从环保上对奥运举办城市进行考量,已经成为当前奥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北京奥运会把中国的环保事业推进了一大步,也必将对正在举办奥运会的伦敦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的发展传承,奥运会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北京、伦敦这两个最近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这方面的努力也功不可没。

  北京:情结深 祝福满

  本报记者 李雪颖

  4年前,中国人在家门口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4年后的今天,“鸟巢”、“水立方”成为奥运的代名词。来北京,就一定要到奥林匹克公园看看“鸟巢”、“水立方”。伦敦奥运会开幕的前两天,北京赶上了阴雨天气,不是下着阵雨就是在酝酿着一场暴雨。但是带上伞照样畅游奥林匹克公园,这里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奥林匹克公园的奥运气氛不减当年:福娃图案的风筝漫天飞舞,奥林匹克大道上一侧设立的LED屏幕上,播放着北京奥运会的精彩镜头,下沉广场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里,“鸟巢”主题摄影作品展、奥运工程建设展正在展出。这些都带领着人们回到四年前的北京。

  这里是北京,这里承载着全世界、全中国人民对于奥运的向往与热爱。漫步在奥林匹克公园,可以看见各种肤色的朋友,听见各种语言和方言。来自广东的黄先生带着自己12岁的儿子来到奥林匹克公园感受奥运气息。“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一直看直播,我最喜欢跳水!”此时此刻,黄先生关注着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许多场馆很环保”是他最大的感触。说起对伦敦奥运会的期待,黄先生直言:“当然还要看跳水比赛。我也很关注刘翔加油!”12岁的儿子则说:“我什么项目都会看!”

  来自宁夏的杨婉馨正忙着买风筝。开学就要上高一的她这次是参加夏令营活动。和其他80多名同学一起来到北京,5天的旅行,首站就选择了奥林匹克公园。杨婉馨和她的朋友最喜欢跳水和体操比赛,而原因就是“中国队在这两个项目上很厉害”。他们同样期待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

  走出北京奥运会的“主战场”,奥运气氛渗透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阿列·米蒙,以坚强的信心和耐力,在35岁时获得奥运马拉松金牌,一举摆脱连续两届奥运会失冠的阴影。”这是出现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内站牌旁的奥运名将介绍,时刻提醒着人们:奥运会来了。

  而这其中有一群人,每当他们看到有关奥运的种种,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涟漪——那是奥运情结。看着奥运主题的晚会,王子曦感慨万千。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她是奥体中心场馆群的一名志愿者,负责摄影服务相关工作。如今,伦敦奥运会拉开大幕,王子曦不由得回忆起北京奥运会期间与同伴们一起经历的难忘时刻。

  无论是曾经参与过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普通观众,这些千千万万与北京奥运会有联系的朋友已把与奥运情结延续到了伦敦。

  这里是北京,这里的奥运气氛依旧浓厚,回忆历历在目,情结渐深愈浓,祝福伦敦!

  九大奥运项目“回故乡”

  因为本届奥运会上,一共有九大项目起源于英国,其中包括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像乒乓球(微博)、羽毛球(微博)、竞走等。其他还有赛艇、水球、现代足球、现代射箭、现代拳击、现代曲棍球。

  中国队的三个强项:作为“国球”,乒乓球这项中国人最擅长的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被列为正式项目。

  羽毛球的英文是badminton,这个英文的来源就是它的诞生地——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巴德明顿。1873年该项目诞生之后,在20世纪初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1920年前后传入中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正式项目。

  中国竞走虽不及乒羽那般强势,但仍可谓世界劲旅。竞走这一竞技项目起源于英国,1867年,英国举行了第一次竞走锦标赛。1908年伦敦奥运会,竞走被列为正式项目。

  两项水中的较量:赛艇起源于英国,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896年雅典奥运会,赛艇被列为正式项目,但当时由于天气恶劣临时取消。

  同样是在水中比拼的水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最初是人们游泳时在水中掷球的一种娱乐活动,又有“水上足球”之称。1900年巴黎奥运会,水球被列为正式项目。

  四个“现代”项目:其一,现代足球。古代足球“蹴鞠”诞生于中国,目前奥运会上进行的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1863年,英国成立了足协,并制订了第一套统一的竞赛规则。1908年伦敦奥运会,足球被列为正式项目。其二,现代射箭。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它由武士的军事需要演变成娱乐运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射箭被列为正式项目。其三,现代拳击。起源于英国,分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两大体系,奥运会拳击比赛属于业余拳击赛。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拳击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其四,现代曲棍球。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是奥运会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1908年伦敦奥运会,曲棍球被列为正式项目。

  英伦文化 唱奥运大戏

  本报特派记者 张旭光

  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时任北京市长的郭金龙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随后从罗格手中接过会旗挥舞起来。从这一刻起,奥运从北京进入伦敦时间。

  2008年10月,北京奥运会闭幕2个月后,时任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业务指导的薛寿元把一本厚厚的《北京奥组委奥运知识转让资料》媒体运行部分交到国际奥组委官员的手上,这份资料和来自火炬传递、开幕式运行等十几个部门的近百万字奥运知识一起,作为北京最珍贵的文字礼物,转交给伦敦奥组委。

  据悉,在这些报告中,明确了伦敦文化奥运的内涵,特别强调奥运精神是超越体育竞赛的,伦敦作为主办城市,必须通过彰显“文化奥林匹亚”精神,来向全世界展示英国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

  的确,第三十届夏奥会赋予了伦敦一个大好时机,让其功底深厚的文化主角来唱奥运大戏。

  而最能体现一国文化的开幕式,毫无疑问地被英国人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作为一个高度成熟的发达国家,英国文化这一次被浓缩为田园风光。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形象,英国乡村在传统上,恰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之所或定期会晤之地,更是他们身心放松的休憩驿站,因此,开幕式上的 “伦敦碗”,将变成风景画一般的英国乡村,供全世界观众欣赏。

  美轮美奂的奥运会开幕式上,1000多名鼓手中专业演员没几个,他们或许不够专业,或许身材长相不完美,但是都可以获得当一名群众演员的机会,所以开闭幕式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参与其中,体验“奥运精神”。虽然都说“赢不重要,参与更重要”,但伦敦却是真的做到了。

  为了充分展现英国“文化奥运”的优越条件,英国负有盛名的文化元素都派上了用场:大文豪莎士比亚、狄更斯都被披挂上阵,在世界莎士比亚节上,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33家艺术团体演绎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阵容空前;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名胜——巨石阵将沉浸在独出心裁的焰火光影中;7月14日的“街舞日”是年轻人的狂欢,来自中国北京、巴西里约热内卢、伦敦及英国各地的舞蹈演员们共同跳起欢乐的舞蹈;开幕式前一周,伦敦泰晤士河沿岸还呈现了“音乐之河”的盛况;就连大英博物馆、伦敦博物馆也要抓住时机,在奥运期间开办一系列有关英国历史文化的讲座。

  正如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所称,奥运文化节给数百万民众提供了参与奥运、欣赏英国顶尖艺术文化的一个机会,并且能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英国来。 (伦敦7月28日电)

  前方到达,帕蒂卡站

  本报记者 王静 实习生 张博文

  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北京地铁四号线北大东门站多了一个新名字:帕蒂卡站。这是京港地铁公司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开展的“心灵之旅”奥运主题公益项目,24个奥运人物和故事将在地铁四号线24座车站一一展示。伦敦奥运会开幕了,地铁中的奥运故事好像把我们一下带回到了4年前。

  现如今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已经鲜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欢迎你”等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奥运标语,2008年8月24日晚上闭幕式结束的那一刻,全中国尤其是北京人民骄傲地松了一口气:我们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汇聚了世界的焦点,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评价为“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背后是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不懈追求的结果。可能正是因为投入太多太多的精力,一口气松下来,奥运好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直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临近,中国人心中的奥运火苗又一次被点燃了。

  看着地铁站里灯箱上的奥运人物,李先生对我说:“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看到五环标志感觉一下回到了北京奥运会。为了办好奥运,每个人都努力过,奉献过。”李先生的家就在北京,对奥运会有着深刻体会的他十分感慨地对我说,“从开始申办到成功闭幕,这个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奥运会对于北京人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你问我就算不是作为东道主我们还会关心奥运吗?当然会!毕竟我们经历过,知道要办好一届奥运会有多么不容易。”没错,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我们国人关注更多的是运动场上的事情,谁拿金牌、谁破纪录等等诸如此类。可现在不同了,本届奥运会我们作为“过来人”会更多地去关注场外的故事,也许在这其中能够发现四年前自己的影子。

  本次“心灵之旅”活动中所选择的奥运人物并不全为奥运冠军,比如第一位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波兰乒乓球运动员帕蒂卡、在马拉松比赛中意外受伤仍坚持完成比赛的坦桑尼亚运动员阿赫瓦里等等。他们虽然不是冠军,却都向我们展现了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心灵之旅”活动恰好与这个口号不谋而合。“北京奥运会我是在电视上收看的,真的是一届伟大的奥运会!看完奥运会开幕式,我马上就想来看看真实的北京,真实的中国。北京奥运会结束已经4年了,依然在这里能够看到奥运元素,我想这就是奥运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吧,”来自美国的游客哈里斯先生在地铁站里告诉我,“北京和伦敦这两个伟大的城市虽然距离很远,可是因为奥运会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祝福,这就是奥林匹克!”

  是啊,这就是奥林匹克!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太远。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