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解说点评BBC解说:一切都为了商业市场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03:21  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展娟娟 长沙报道    

  不要以为英国人庄严肃穆地说一口伦敦音,就都是严肃的“老学究”,大洋彼岸越战越酣的伦敦奥运会上,BBC那些无所顾忌的解说员,已经成为了卖萌犯二腹黑牙尖的代表。近日,有关英国BBC解说员的各类比赛“吐槽”点评在微博上盛传,让网友捧腹不已。对此,资深田径解说员陈晨分析称:“两地文化、习俗都不一样……如何用幽默赢得观众共鸣,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BBC解说示例

  评点孙杨夺冠  “我要是他的教练就告诉他前面三百米也使劲儿。你要是他的教练你会告诉他啥?”“好好剪个头发。”

  评点女子射箭团体决赛  “你知道1908年伦敦奥运上,哪个队包揽了所有三块射箭金牌吗?”“呃。英国?”“对!我们包揽三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届奥运射箭只有英国参加。”

  点评吴敏霞、何姿的3米板决赛  “这两个人太强了。中国队就要拿到他们8块跳水金牌的第一块了!”

  点评 学会幽默?我们的路还很长……

  昨日,记者联系上曾经解说过北京奥运会、全运会、大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资深田径解说员陈晨,他称这种幽默效果主要还是源自于英国本土化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而现在不少国内解说也在尝试模仿,转换风格,不过碍于体制、市场等多重原因,将幽默发挥到点子上赢得观众共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陈晨表示:“某种程度上,可能有些他们听了很好笑,翻译成中文我们就觉得效果没那么足,两个地方文化、习俗都不一样。”陈晨还分析了一些客观原因,他认为这种风格更利于商业性质较强的媒体发挥,像NBA、NFL这样的商业性比赛,由于商业运作成熟,市场对他们意味着一切,“所以电视台解说员通常在分析中穿插一些特别有笑料的东西,甚至是主动煽动气氛制造效果。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观众买票进来,必须烘托出现场的氛围,才能获得很大一部分收入。但我们国内的体育转播资源通常是央视独家,央视的地位决定了它做解说必须是一种大气的风格,这个很难去改变……”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