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伦敦7月31日电 今天去吃早餐,稍微晚了点儿,食物所剩无几。于是,我便模仿狄更斯《雾都孤儿》主人公奥立弗的口气跟服务员开玩笑:“能给我再来点儿吗?”对方耸了耸肩,两手一摊,撇了撇嘴,那意思很明显:这个真没有。
没有,那就将就吧。这次住在伦敦大学的学生公寓,条件简陋了些,所幸能有不算丰盛但也说得过去的早餐。要知道,采访奥运会的记者们都有强烈同感:早餐,那可是至关重要的,一天的能量全靠它啦!采访忙起来,那是连轴转,还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食儿呢。
按理说,伦敦也是美食之都。但在奥运会上,除了运动员,其他人恐怕也只能吃快餐类的“垃圾食品”。啤酒倒是敞开供应,男男女女手持酒瓶看比赛简直成了奥运一景。
其实,吃在奥运很无趣,吃在奥运也很无奈。对记者们来讲,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筋疲力尽,懒得出去吃,一包方便面打发了事儿。明天还得起早儿呢。
不过,一位媒体同行非常阿Q地安慰大家:吃,或者不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正好减肥呢!毕竟我们来伦敦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采访的。那么,就让我们“虚胃以待”,回国后再痛痛快快地撮一顿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