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伦敦不容易!当地华文媒体提醒慎戴记者证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1日13:39  郑州晚报微博

  □首席记者 郭韬略 伦敦报道

  在我的观念里,记者就是一个负责记录新闻事实的旁观者,一旦记者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不能说一定不是好事,但多半也都是被动的。

  我们到伦敦的第二天,就有同行很不幸地成为了新闻主角。据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正在拍照的这个摄影记者遇到了几名“便衣警察”,对方以怀疑其包内藏有毒品为由要求搜查,而急于澄清的他自然很配合,但当简单的搜查完事儿之后,他才发现包内的1000英镑已经不翼而飞,再报警,那几个人已经逃之夭夭。后来,我们才知道,类似的案件已经不止一起,警方后来在唐人街也逮捕了4名假冒警察,但和对这位同行下手的那几个人还不是一个团伙的。

  说伦敦盗匪横行显然过于武断,但各类治安案件,尤其是扒窃案在奥运会期间激增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当地政府还专门从苏格兰、曼彻斯特等地抽调了警力,每天执勤警察达到9000名,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在街头遇到全副武装的警察的概率确实是大大增加。但这依然无法抑制不法分子的疯狂,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两年,伦敦平均每天有1700人成为扒窃案的受害者,而奥运会期间这个数字显然还要有明显提升。

  在很难杜绝案件发生的情况下,警方转而提示游人要增强防范意识,而这中间中国记者则成了重点人群。一方面,中国人身上喜欢带现金是出了名的,原本就容易成为目标,另一方面,胸前佩戴的记者证更是清晰地显示出人地生疏的外地人身份,就“更好欺负”。所以当地的华文媒体也特别提醒中国记者要“谨慎佩戴记者证”。

  大赛期间戴着记者证出门,其实一直是我们的习惯,不是为了显摆,主要是方便查验,要是每过一个关口都得从包里翻出证件,那得多麻烦。但现在,就不得不给自己添点儿麻烦,不然就会有更大的麻烦。当地的华文报纸还专门列出了多发扒窃案的地铁站TOP5,看了之后,更是惊出一身冷汗,这5个当中,有4个我曾经去过,其中两个更是经常光顾,但是除了提醒自己时刻小心之外,也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不由得感叹,混在伦敦,真不容易。

  警方的消息称,在伦敦的这些窃贼是来自东欧、南欧乃至南美洲的盗窃团伙,手法专业,手段多样,其中有些人在巴塞罗那等地就已是臭名昭著,是奔着奥运会转战伦敦的。

  我是很理解每天辛苦执勤的警察的,但我不理解的是,当时我们办理签证,从房产证到车证,从户口本到结婚证,还有工资证明、存款证明、信用卡交易记录……。所有文件一应俱全,让英国人了解了一个通透,才被准许入境。而这么多有前科的人怎么就这么容易混进来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