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郭韬略 伦敦报道
出国之前,专门查了伦敦的天气情况,说这里夏天的平均气温也就是十六七摄氏度的样子,所以我是做了充分的“过秋”准备的。
但是刚到的那几天却天天艳阳高照,气温最高时蹿升到了30℃,让带的一堆秋装干急派不上用场。白天也就罢了,晚上真是难熬,房间既没电扇也没空调,闷热得难以入睡。那时候我的心态像极了姜昆相声里说的那个风闻涨价风而囤积了大批生活用品的人,天天念叨:老天爷啊,你咋还不变冷呢,俺们都盼着呢。
所谓的现世报啊,到了开幕那天,不光气温降了,而且在开幕式的时候还下了不小的雨,出门没带雨具,让浇了个透心儿凉。后来听说,是为了配合开幕式上田园风光的背景,当地专门搞了一下人工降雨,心想这伦敦市政府也够坏的,能做到准确率这么高的天气预报干吗不广而告之一下呢。
也就是从那以后,正经就进入了伦敦天气:气温下降,降雨频繁。伦敦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候能达到一天四下、五下的程度。这样的好处是你不带雨具也不至于太狼狈回不了家,不好的地方在于很容易扫兴:那天我在温布利大球场看球,看着看着突然天降瓢泼大雨,这让我高兴的啊,就眼巴巴地等着看这个球场的顶棚是如何关闭的,可惜没一会儿,雨停了。
就这么风里来雨里去地跑了几天,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脚上那双白色的旅游鞋上,竟然几乎看不到泥点。想起来我们前几天说的那个笑话:在伦敦街上走多了,从来没见到过洗车行,就有人感叹,如果移民到这儿就开个洗车行谋生,后来再想想,就算开了,十有八九也破产,因为这里的车根本用不着怎么洗。
话可能夸张了一些,但伦敦的空气质量真的是让人羡慕。这里街面上的汽车不可谓不多,而且还不禁摩,在繁华一点的地方光是马达的轰鸣声就让人受不了,但你绝看不到突突冒着黑烟的车在跑,也不觉得空气不好。而到了晚上,空气里是沁人心脾的小草的清香,让人不由自主地贪婪地大口呼吸。除了下雨,天永远是湛蓝湛蓝的,写稿之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找一片草地躺下来,看着白云在蓝天里一点点游动,总是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下,那时候当真是“恨天高”。
查了一下资料,伦敦是在1952年冬天导致4000余人死亡的“烟雾事件”之后开始痛下决心治理空气质量的,1956年颁布了《空气洁净法》。不过60年的时间,当年老舍先生笔下“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早已不复存在。不知道如果先生地下有知,会不会感叹:原来人真的是可以胜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