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牢骚:志愿者培训极草率 火车团体票搞笑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15:29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特派记者 戴玉亮

  英国人有教养,没错,绅士嘛。英国很讲秩序,没错,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嘛。但英国人身上有些东西,对于我们这些东方人来讲,有时候觉得挺难理解,挺不可思议,甚至有点滑稽可笑。

  还得说说志愿者

  我们之前说过,本次伦敦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有点混乱,闹出了不少在我们看来本不可能发生的笑话,至少在北京奥运会上是绝对没有的。与此同时,本届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也让全世界媒体人牢骚一片。

  这两天,对于伦敦的志愿者,我有了最新的了解。8月8日晚,我去一家川菜馆吃饭。饭店爆满,无奈和一对已经开吃的青年男女拼了个桌。那俩中国小青年一直在谈奥运会,我听出来,这是两个志愿者。职业习惯让我没法不去找话,一番交谈后,我大长见识。

  男青年叫程元,山西人,在南安普敦上大学,利用暑假来做志愿者。志愿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要么怎么叫志愿者呢。两人在伦敦自己花钱租房子,然后义务为奥运会服务。程元在羽毛球馆做志愿者,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组委会只供应一顿饭,就是一个三明治,或者一点沙拉。我问,是管饱呢,还是就一份,他说就一份。这就已经有点让我吃惊了,接下来的事则让我差点把刚吃下去的饭喷出来。我问,你来的时候,他们有什么要求吗?程元说没有。我又问,那组委会培训了你们多长时间就让你们上岗了?他说加起来有十几个小时吧。那都培训些什么呢?他说,其实也不算培训,就是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碰到残疾人来看比赛,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

  天哪,这是奥运会,世界最顶级的赛事,志愿者服务可以说是头等大事,一向认真的英国人为什么单单在这样的大事上如此草率呢。要知道,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的志愿者都是经过了长达数月的专业培训的。

  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郑晋有一天碰到我,跟我说他在埃克塞尔会展中心问志愿者媒体班车在哪儿坐,连问两个都不知道,当问到第三个得到同样的答案时,老郑直接就爆了粗口。什么也不知道的志愿者,组委会弄他们来干啥啊。

  “缺一不可”

  8日上午没有必须看的比赛,记者百忙之中和几个中国同行去了趟传说中的剑桥大学。

  剑桥之美,之古色古香,之低调的奢华,让我们过目难忘。

  匆匆来,匆匆去。去的时候是六个人,火车票三个人就可以买团体票,能便宜三分之一左右。我们买的是往返票,每人省下了大约7英镑。回来的时候,有一个伙计因为急着发稿,自己找地方写稿去了,我们五个人上了火车。车开后,一巨胖的女人来检票,看我们是团体票,然后清点人数,发现是五个人,说不行,得补票,你们三个是团体票,这两个不行,必须补足正常票价。原来,买团体票必须是三个人一组,五个人就不行。

  这有点不讲道理,也不合逻辑了。买了团体票就必须一起坐车,不能分头坐。如果说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不让那些图便宜而混团体票的人钻空子,也讲不通啊。从剑桥到伦敦,每张标准票价是22英镑,每张团体票价是15英镑。两张标准票是44英镑,三张团体票是45英镑。我们两个人坐车,肯定买两张标准票划算,不可能多花1英镑买三张团体票吧。英国人不会算账吗?况且,假如我们路上真丢了一个人,或者说没了一个人,难道你们在设计团体票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各种情况,只知道认死理吗?

  英国人也闯红灯

  开汽车,在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靠右行驶,只有英国和英联邦以及日本、中国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靠左行驶。就是不和别人一样,透着大英帝国当年的霸气,和没落贵族最后的自尊与骄傲。

  因为在英国咱不开车,所以没大有太别扭的感觉。但走在马路上,还是有点不舒服。好在,这里步行的人,有左行的也有右行的,根本不管。过马路,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守规矩,闯红灯的人多得去了。刚到这里时,看到红灯,也没有车过,不敢走。后来发现英国人照过,我们也就不客气了。(本报伦敦8月9日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