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委会省钱不管本国志愿者住宿 住帐篷苦中有乐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15:39  半岛都市报

  在伦敦地铁站wanstead附近的伊盾庄园橄榄球俱乐部,搭建了大大小小500个帐篷,这里面住的不是流浪者、更不是低收入人群,而是一群苦中作乐的奥运会志愿者。欧债危机背景下,伦敦奥组委没有为本国志愿者提供住宿,而是让他们生活自理,因此很多志愿者住进了帐篷区,记者9日探访了这里,本以为已经打了2周地铺的志愿者会怨声载道,没想到骄傲的英国人却喊出了:“咱不差钱,咱就喜欢住帐篷。”

  10镑一晚,便宜又实惠

  保罗·巴博今年已经63岁,4年前得知伦敦奥组委征召志愿者,毫不犹豫和小他一岁的太太报了名,“我是一名教师,已经退休了,在家待着总觉得不是滋味,决定和太太一起出来为奥运会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在媒体中心工作,太太因为有医学专业背景 ,当了医护志愿者。”记者采访的时候,刚好轮到巴博休息,而太太一大早6点就出门“上班”去了。

  记者以为是奥组委为志愿者提供的帐篷区,但是大错特错,奥组委征召志愿者时,就说了一句:“ 我需要你们的力量,来参与吧。”住宿的问题,事先就告知大部分必须自行解决。这个附加条件,并没有让大家望而却步,志愿者们自发在网上组建了组织,开始了自行管理、信息传达。

  并不住在伦敦,而是从巴伯顿郡远道而来的巴博是如何找到这个地方的呢?“我们奥运会的志愿者都会在Facebook 或推特上互动,伦敦的志愿者告诉我们,这里有个合适的露营区,大家就约在这里集合了。”

  在这里住宿,并不是免费的 ,一晚住宿的费用是大人10英镑(约合人民币100元),小孩5英镑,都必须由志愿者自己支付。但和动辄上百镑一晚的酒店宾馆比起来 ,已经是小菜一碟了。记者问巴博,住在这里苦不苦,是不是和欧债危机有关,巴博连忙摇头,“ 不不不,奥组委4年前发起倡议的时候,那时候英国经济环境还不错,我们住在这里真的很开心,真的不是经济问题。”

  做饭洗衣,自己动手乐趣多

  志愿者不包吃住,一切费用自理,在记者听起来不可思议,可这在英国人观念里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要抱怨,既然是志愿的,是来奉献的,还要谈条件吗?政府和奥组委一开始就没有许诺过什么。”巴博说。

  那在这里生活方便吗?巴博带着我们参观伊盾庄园橄榄球俱乐部里面,他们的洗澡、上厕所等,都在这里解决了:洗澡,用的是只有几个淋浴头的“ 大澡堂 ”;如厕,用的是移动的简易厕所;洗衣服 ,就在洗手池那里自己动手,可没有洗衣机,洗完往帐篷外一晾,连烘干的钱都省了,一切都以简单实用为原则。

  巴博还自己带了一套户外野炊设备,天气晴好的时候,他坐在休闲椅上,听听广播 ,煮一壶咖啡 ,来两片面包,就是在享受生活了。

  如果不愿意自己做饭,俱乐部餐厅也提供廉价的饭菜,在餐厅的菜单上,记者发现这里的食物其实非常简单,一份类似三明治的面包标价2.5英镑(约25元人民币),比外面经济实惠。“是的,我们这里可没有豪华大餐,想要吃好,自己动手做 。”巴博说。

  夜幕降临,这里变成大派对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工作了一天的志愿者回到“家”里,这里就陡然热闹起来 。可以在餐厅的大屏幕上看电视 ,还有BBQ(烧烤)聚会 ,有人拿音响放音乐,大家就狂欢起来 ,“开幕式那晚,不少人都喝醉了。”

  巴博告诉记者,来这里的第一天大家开了个会 ,根据会议统计的数据,这里共搭建了500个帐篷,其中有50顶是俱乐部提供的,让没有自带帐篷的人居住,另外都是志愿者自己带的 。“据我了解,奥运期间伦敦这样的帐篷区有数十个,大家根据自己工作的场馆来选择就近的。”

  千万别以为住帐篷区是老年人的专利,这里还住了很多年轻人,正在上大学的志愿者玛丽告诉记者,“ 我特别喜欢住帐篷,如果组委会给我提供酒店,我也不会住的。我从小就参加夏令营,学习各种野外生存,住帐篷习惯了,还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

  双赢结果,赚钱又便民

  伊盾庄园橄榄球俱乐部已经超过一百岁了,这么一个老牌的俱乐部居然会放下身段,在奥运会期间变身成为帐篷区,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一切都是为了赚钱”,面对记者的问题,主席保罗·桑德斯十分坦率,还做出了一个点钞票的动作。

  保罗没有透露他们每天能有多少利润,但是他告诉记者,这里能容纳500个帐篷,“现在已经基本爆满”。以每人每晚10英镑计算,每天就有超过2000英镑的收入。再加上餐饮等服务,保守估计他们每天也能入账3000英镑。仅奥运会前后20天,这个俱乐部就能进账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0万元。

  另外,户外用品的公司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在帐篷区的一角,某品牌户外用品零售商摆起了摊位,从睡袋到气垫床,从照明灯到各种工具,一应俱全。一旦搭帐篷的人发现少了什么,都能够在这里很方便地找到。“ 生意不错,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大家”,两位“看摊”的小伙子人很热情,即使“帐篷客”们不买什么,只要需要帮助,他们都很热心地伸出援手。

  不过,保罗也透露,不是随便有块空地就能申请成为帐篷区的。“我们提前半年就提交申请,开始改造,接受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核,从卫生到消防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才获得了资格认证”,保罗说为了迎接大批奥运观光客的到来 ,他们还花了不少钱对设施进行了翻新,“比如淋浴间就重新修葺过,最早我们这里可是没有女性洗澡间的。”本版文/特派记者 马贤贤(本报伦敦8月9日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