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精打细算到每1英镑 乌龙事件为何这么多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1日17:49  《环球》杂志微博

  “这种厕所,着实令咱们华夏子孙有些不适应。”他说,“门上画着两个小人,一男一女。进去后,没有小解池,都是单间,门上也是一男一女标志。里面,是座,有锁,不隔音。这事比较尴尬,你想,若是门口等着一位女士,男的提着裤子出来……”

  《环球》杂志记者/刘洪 王亚宏 (发自伦敦)

  四年一届奥运会,万里宾朋齐聚来。

  伦敦确实有它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个昔日“日不落帝国”的都城,已是破纪录地第三次举办奥运会。这座城市素以繁华和安逸闻名于世,难怪英国文豪狄更斯曾这样描述:“这里是我最好的安息之所。”

  但不断传出的负面消息,也见证了伦敦的另一面——随意、散漫,甚至有些颓废。即使是万众瞩目的奥运会,组织工作也明显准备不足、考虑不周、严谨不够,在很多细节问题上更是粗枝大叶,由此引起的“乌龙”事件层出不穷。

  这就是五环旗下的双面伦敦,就像一张CD,有A面,也有B面:它不仅仅只有热情,它也有它的冷漠;它绝不会仅仅只想奉献,它更有它的索取;它既展示了现代英国的自信和成就,却又不无老大帝国的傲慢、偏见和失落。

  伦敦很“抠门”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伦敦奥运会,来自不少国家的记者口中蹦出的头一个字眼,就是“省”。

  确实省,有时可能都省到近乎“抠门”。

  在奥林匹克公园里的媒体区,想喝水,要么到卫生间打自然水,要么就购买。一瓶矿泉水1英镑多,折合下来,一瓶水10元人民币。

  卫生间是临时搭设的,可容纳的隔间很少,而且是男女共用。《环球》杂志记者杨明说,“这种厕所,着实令咱们华夏子孙有些不适应。”

  “门上画着两个小人,一男一女。进去后,没有小解池,都是单间,门上也是一男一女标志。里面,是座,有锁,不隔音。这事比较尴尬,你想,若是门口等着一位女士,男的提着裤子出来……”他说。

  受到“节俭奥运”影响的,不只是赞助商,还包括观众甚至运动员。奥运会开幕式上,人们拿到的3D眼镜,都是纸板造的一次性产品,而运动员在奥林匹克公园里的床,据说只有1.8米规格——这些显然都是严格控制成本的产物。

  伦敦不得不“抠门”的背后,是奥运开支的节节上升。

  2005年,伦敦刚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时,官方预算主办费用为40亿美元左右;到奥运会开幕前,相关费用已增加到150亿美元左右;而按照一些专家的预测,最后很可能要达到近200亿美元。

  其中,至少有十多亿是安保费用,这还不包括调动近两万英国士兵的人力成本,也不包括美国的“友情赞助”——为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派出了上千名特工,飞越大西洋来伦敦和英国人并肩作战。

  就在奥运预算不断做加法的同时,由于遭遇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英国政府却不得不给公共支出做减法,这就造成伦敦奥运会的组织方不得不在夹缝中上下求索,把支出精打细算到每一个英镑。

  浪费同样存在

  但英国真什么都省吗?也未必见得,得看在哪个方面。

  对外国人的服务,属于能省则省;对国内的长远规划,也不是没有大手笔。

  譬如,在奥运成本上尽量压缩的同时,趁奥运东风,英国政府投资了10亿英镑,用于改善体育设施、推行社区比赛。全英4000多所中学,将因此拥有社区体育俱乐部,奥组委还与全国近两万所学校签约,资助后者开展体育活动。

  大方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伦敦的交通还算总体顺畅,路面有四通八达的公交网,地铁系统更是纵横交错,此外,还有蔚为壮观的轻轨网络,将伦敦和周边联系成一个整体。虽然大伦敦包括了不同的行政区域,但在交通上,则几乎实现了“无缝连接”。这些都需要庞大的开支。仅以地面公交为例,24小时运行,8000辆公交巴士,700条线路,每年投入大概有90亿元人民币。

  受益于此,不管是在伦敦哪个地点,一般周围200米内,皆可看到一个公交站台。伦敦的站与站距离非常短,有些甚至不到国内距离的三分之一。便利的交通、不太拥挤的车辆,当然,更主要的是核心区的高昂收费,也使得伦敦人很愿意公交出行。

  此外,还有旅游。伦敦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但旅游价格着实不贵。大英博物馆等主要文化场所免费,乘船往返泰晤士河周边重要景区,折合下来只要五六十元人民币。政府的大方,将旅游做成了薄利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更促进了旅游业的良序发展。

  但伦敦就没有浪费吗?也不是。

  从奥林匹克公园到各个比赛场馆,班车大都是伦敦标志性的双层红色大巴,但每次总只坐寥寥几个人,折算下来,运输成本相当高昂。不少负责班车的官员也表示,最省钱的办法,其实是派一些较小的汽车,哪怕运送频率更高些,也总比空载率过高的双层大巴省钱。但“规则已经定了,我们也没有办法”。

  这就是伦敦,很节俭,也不无大方,但大方之中,其实也存在诸多的浪费和不合理。

  “乌龙”事件何其多

  虽然是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但伦敦的组织工作,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少欠缺。

  7月27日的开幕式上,日本代表团在进入体育场后,竟然没有被引入场内指定位置,而是被引导员直接带出了场外。结果,日本代表团都没看到最后的火炬点燃仪式。

  稍后出场的印度代表团,旗手旁边竟出现了一个很不搭调的女子,她根本不是印度代表团成员。这种不请自来且公然混入代表团的做法,让印度人非常生气。

  在提前开赛的女足比赛中,第一场是朝鲜对阵哥伦比亚,但球场电子大屏幕上介绍朝鲜女足队员时,旁边显示的竟然是韩国国旗。朝鲜代表团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比赛因此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事后,组织方就国旗错误道歉,并承诺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但类似错误依然不断。

  在游泳、田径等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上,由于计时工具的日益精确,出现名次并列的可能性非常小,但组委会还是应该提前有所准备。然而,当孙杨(微博)加油和朴泰桓在200米自由泳比赛后以并列第二的名次参加颁奖升旗仪式时,韩国国旗竟置于中国国旗之上。尽管奥组委认为这是遵循以往惯例,但作为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理应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制定出更妥善的方案。

  女子100米蛙泳,立陶宛运动员鲁塔·梅卢提特夺得冠军,但在颁奖仪式上,立陶宛国歌演奏到一半时竟戛然而止。男子佩剑举行颁奖仪式时,匈牙利剑手斯拉奇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但他听到的是一首走调严重的匈牙利国歌。

  有些“乌龙”甚至牵涉到奥运安全。英国百米选手亚当·杰米里就向外界展示,他一个白人小伙子,参赛证上印的竟是一张黑人选手的照片。在温布利大球场,一串非常重要的钥匙也离奇丢失了,组委会虽“澄清”不影响安全,但不得不花费四万英镑重新换锁。

  此外,还有介绍运动员时张冠李戴,将国家和地区混同不分,以及部分看台受到遮挡无法观赛,等等。种种小事件汇成一个整体,说明伦敦奥运的组织工作,确实存在诸多瑕疵和需要检讨的地方。

  中国记者“被歧视”事件

  伦敦奥运期间,由于各路记者很多,主办方除了在奥林匹克公园里设立了注册记者媒体中心,还在公园外设立了非注册记者的伦敦媒体中心。在后者,中国记者占了相当部分。

  但颇让中国记者不痛快的是,在奥运会开幕前,该媒体中心度贴出了一张中文通知:“中国的记者朋友们,请照顾一下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想拍他们的话,请提前询问他们,尊重一下他们的私人空间。谢谢你们!”

  该中心主管马克·霍威尔解释说,中心刚启动的时候,来了大量记者,且时间集中,他们有的一进来不与工作人员沟通,便拿起摄像机拍摄工作中的人员,影响了中心正常运转。因为一些中国记者英文不是特别熟练,他们就张贴了中文通知。

  一些中国记者确实有不熟悉国外情况的地方,但这种明显针对中国记者的中文通知,难免有“歧视”之嫌。在中国记者的交涉下,伦敦媒体中心立刻撤了该通知。

  霍威尔说,他们此举仅仅是建议,他们热烈欢迎中国记者在此工作。他说,如有中国记者感到被伤害了,那一定是误会,“我深表歉意。”

  此事如果一定要总结,那只能说其背后仍可看到英国人的某种傲慢。

  这种傲慢,其实在伦敦街头也随处可见。英国人太不愿向外国人作“友好”的表示,或许他们认为,万国来客聚伦敦,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个世界谁人不知,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告别了昔日的辉煌。

  军警太过“热情”的背后

  在很多国家,军警总是一脸严肃,尤其是在执行重大任务时。但在伦敦,军警却格外随和。《环球》杂志记者在很多场合看到,对于民众合影的要求,军警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格外地随意,随意得似乎忘了自己正在四年一度的奥运期间执行安保任务。

  在海德公园一角,为了逗一个小女孩开心,一名年轻的警察甚至脱掉了警帽,戴上了旁边人手里的卡通面具,做出各种怪样。而其他警察,尽管手里都抱着枪,也都站立着微笑观看。

  伦敦的军警确实热情。《环球》杂志记者外出采访的时侯,还曾多次被警察、保安等提醒:千万要注意安全。

  其实,这种热情同样不是出于反恐需要,而是因为伦敦的小偷、骗子实在不少,而奥运会正是他们发财的良机。为此,警方也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巡逻,增添警示,从重打击等。在一些地铁站,人们还可看到提防小偷的宣传画,其中的一种是,一双黑手正轻轻伸向一个人的背包……

  但即便如此,被偷被骗的仍有不少。一位中国记者外出采访时,被一自称便衣的伦敦“警察”拦住了,对方指控他有贩毒嫌疑,要求检查证件和背包。包里自然没有违禁品,于是“警察”将包递还给他,中国记者松了一口气,但他随即发现,情况很不妙,里面的1000英镑竟然不翼而飞。

  不识“大体”的伦敦人

  交通堵塞、安保漏洞、过高开支……不少英国人跟《环球》杂志记者聊起奥运时,往往也是批评要比赞美多。

  伦敦奥运会开幕前3天,在悬挂着五环标志的伦敦塔桥上,一名出租车司机纵身跃入泰晤士河中,抗议伦敦要设立“奥运通道”。

  “奥运通道”其实是国际惯例,奥运期间,举办城市会划出专门线路供运动员、奥运官员和记者使用。但伦敦人很受伤,该市道路狭窄,一般为两条车道,一条给了奥运,剩下的那条会堵成什么样子?

  划定的“奥运通道”中,有约三分之一拒绝出租车进入,违者将被罚款150英镑。对此,伦敦出租车司机群起抗议,那位跳河的的哥就是其中之一。可结果呢?警方将他拖上岸,随后以扰乱公共秩序罪名实施了逮捕。

  不识“大体”的,不止伦敦的哥。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英国军方在伦敦的6个地点部署了导弹。在伦敦东部一居民楼,人们对楼顶上的导弹烦恼不已。他们聘请的律师说,该楼117户居民对导弹感到“非常恐惧”——他们担心导弹不能带来安全,反而会招来恐怖袭击。

  他们一纸诉状将英国国防大臣告到法院。结果是,最高法院驳回诉状。英国国防部则说,政府有权根据所面临威胁的程度进行军事部署。

  奥运期间,伦敦上演了多场音乐会,这些活动是文化奥运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奥林匹克公园的演出,按照伦敦奥组委的说法,是难得的表演机会。

  但并不是每一个音乐家都欣然前往。长号演奏员斯蒂夫·海耶斯说,刚开始接到邀请时他还很高兴,但随后更多的是不满,因为他了解到,演奏是“无偿服务”,他认为,“这是对我经过20年专业训练的不尊重”。

  伦敦人的这种“个性”,让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颇为不满。这位经常口无遮拦的市长批评说,那些满腹牢骚的人应该“嘴里塞上袜子”。

  对于外界抓到了伦敦的负面新闻,约翰逊辩解说,他们应该多看看伦敦和英国筹备奥运中出彩的地方,别总盯着“阴暗面”,更不要连天气也拉过来作为抱怨奥运的理由。

  但市长不可能去给人“塞袜子”,也不可能掩盖这里确实存在的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同样不能掩盖这个城市总体有序的事实。

  这就是一个多元的伦敦、多元的英国。它其实远没有想像的完美:有绅士,也有很多小偷;秩序井然,但也发生过严重骚乱;福利不错,但整体经济也很糟糕。即使是当前头等大事的奥运,有组织得力的地方,也有纰漏很多的方面。

  这似乎是一种纷乱,纷乱又不至于糟乱。这就是伦敦,这就是英国。

  英国人,以及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人们,应该记住奥运开幕式大钟上铭刻的那句莎士比亚的名言:不要恐惧,岛上已经充满喧嚣。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