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临时场馆归宿:部分设施卖给巴西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3日15:51  新民晚报

  ■球王贝利(微博)在闭幕式上代表巴西欢迎奥运会四年之后来到里约

  本报奥运前方报道团  圣火熄灭,曲终人散,伦敦奥运会在赞美与争议声中结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讲,此次伦敦盛会留下的奥运遗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当然也有需要反思之处。换句话讲,伦敦奥运会不乏亮点,但也并不是一次完美的盛会——在闭幕式之前,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罗格召开新闻发布会点评伦敦奥运会:“欢乐与荣耀。”

  一百双眼睛,可以看出一百种的奥运。伦敦奥运会究竟该得到何种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留下遗产

  每届奥运会,都会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

  从物质遗产看,英国看似取得了丰收。按照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说法,在未来四年,奥运将给英国带来130亿英镑的红利。此外,伦敦奥运更成为伦敦平衡发展的重要契机,主要奥运场馆都建在了东区,这将会改善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推动东区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有助于改善“西富东穷”的城市格局。

  但盘点伦敦奥运物质遗产时也要看到,伦敦尚笼罩在奥运热潮中,四年130亿英镑更多只是政治家的估算;“后奥运经济”,既包含有奥运带来的商业良机,也包括奥运退潮后的昂贵后续开支。

  伦敦奥运的精神遗产,其实用这次奥运的口号“激励一代人”即可概括。志愿者展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运动员展现了他们的拼搏风采,伦敦总体展现了它的开放心态。世界为此欣赏到了奥运带来的精彩和激情,这无疑将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巨大动力。

  未必用心

  从开闭幕式来讲,并没有太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哇噻”瞬间。

  北京奥运会,树立了一个标杆。这注定伦敦奥运会,只能另辟蹊径。开幕式上几乎贯彻始终的英国元素,让人有些意外。而英国人的态度是:“看不懂吗?没关系!我们自己很乐呵。”

  当然,全世界还会记得开幕式上伊丽莎白女王的那一跳,以及闭幕式上各种好听的歌曲……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有美国网友说,“我们还需要斯皮尔伯格吗?”“看了第二第三遍还觉得震撼。”

  沉溺于本土文化的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伦敦奥运并没有完全“用心”。这直接体现在运营组织上。开幕式上,一印度学生直接进入印度奥运代表团的入场队伍里,包括日本代表团在内的几个代表团被莫名带出体育场,遗憾错过开幕式点火仪式。

  门票混乱,也一度成为组委会受到攻击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老百姓抱怨买不到门票,另一方面是场馆大量留白,最后英国人只能请来大兵、教师与学生来填充。这让购票者情何以堪?

  争议不断

  这是一届争议不断的奥运会。

  中韩羽毛球(微博)女双“争败”,这一幕绝非光彩。一纸处罚,不容辩驳。但其背后,伦敦奥运实行的新赛制也令人深思。

  此后,英媒曝出的英自行车队德裔选手辛德斯“假摔事件”让体育精神再受质疑,尽管“翻译误解”的官方解释让东道主逃脱处罚,但难逃悠悠众口;男子800米中阿尔及利亚选手马克洛菲先是因“消极比赛”被逐出奥运,一张伤情证明虽让他“复活”,但其随后在1500米夺冠的“伟绩”让许多媒体质疑他的“急速痊愈”。

  不可不提的还有叶诗文(微博)加油因出色表现而引来无端非议。美国教练莱昂纳多暗示性的话将她的成绩与兴奋剂挂钩。“她到底有没有吃药”?成为西方媒体热议话题。叶诗文躺着中枪。光明磊落的胜利,莫名被泼上了黑漆。

  “申诉”和“反申诉”也成为本届奥运会常态。韩国击剑选手申雅兰半决赛遭“绝杀”后台上痛哭一小时的照片,占据各大报纸版面。美国和加拿大女足半决赛中有关守门员持球时间过长的一次争议判罚,最终美国反败为胜;而在拳击赛场的多起裁判争议中,印度队似乎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情绪狭隘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现的是赢得全世界目光、天下大同的愿望。而伦敦奥运“激励一代人”的口号,不过是对去年伦敦骚乱的一种反思,实用主义趋势明显。

  与昔日“日不落”的辉煌相比,今天的英国已明显与时代发展第一集团有所距离。但是,岛国心态又使得英国人比较自我。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一些平面媒体《泰晤士报》、《英融时报》的版面上,除了博尔特加油与菲尔普斯(微博)加油,几乎都是对英国选手的报道。比较少的对中国的报道,是叶诗文、刘翔加油和羽毛球女双,也就是说,以“质疑”为主。许多媒体戏称,这甚至成了英联邦运动会。

  生于斯长于斯的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记者克勒·莫顿甚至表示,伦敦的经验是给未来奥运主办国一个很好的提示。他说:“别试图把奥运会就办成奥运,而是借此将你的国家性格尽可能融入其中,做自己。所以要我说,里约,你就做巴西就是了。”

  会是如此吗?至少眼下,巴西人更倾向于认为,奥运会是人类的盛会,不是一个国家民族情绪的宣泄。

  有待验证

  另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伦敦奥运会在欧债危机下举办。这一掣肘,一直笼罩在伦敦奥运会的头上。

  从奥运会开幕起,“临时场馆”就成了关注焦点。伦敦新建的14个场馆中,有8个是临时场馆,奥运结束后立即拆除。篮球馆在开赛前一天刚刚完工,但奥运结束后场馆就将拆除,部分设施卖给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巴西。

  即便是主体育场“伦敦碗”中,也有超过5万个座位是临时搭建的。

  伦敦人认为,“拆拆建建”能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也能刺激经济发展。但在充分考虑了伦敦奥运会对英国经济的刺激后,仍有财经杂志将英国列为今年经济前景最悲观的欧洲国家。预计今年经济增长0.6%左右,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454亿英镑,失业人数将升至285万人……  有些奥运遗产,将在历史长河中永久闪光,但有些尚有待历史来验证!实际上,在现代奥运会116年的历史中,风波与争议始终如影随形。伦敦奥运会究竟会留下什么样的遗产,也许只能留待后人评说。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伦敦 临时场馆 巴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