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8月9日奥运专电随笔:被奥运抹平的骚乱记忆
新华社记者王亚宏
伦敦东北部的哈克尼距离奥林匹克公园只有不到3公里的距离,这里正沉浸在一片奥运气氛中。路上粉红色的奥运标示、街角热情的志愿者,以及密集的文化奥运表演,甚至那些带着大包小包从巴宝莉工厂店里购物出来的外国游客,都给人传递出一个信息:奥运就在这里。
然而去年8月的哈克尼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大批蒙面的年轻人砸烂了路边体育用品商店和服装店的大门,并将里面洗劫一空,他们集成数百人的方阵和警察在街头对峙,并不断用言语和石头挑衅。
在当时那场遍及英国几个大城市的骚乱中,哈克尼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当全世界都看到一名女子从被暴徒点燃的楼层中跳下求生照片时,不少人都发出疑问:这就是一个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就要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吗?
在不断的争议声中,英国人以极为经济的方式按时完成了准备工作。当丹尼·博伊尔导演的奇幻与乡土两种风格融为一体的开幕式在“伦敦碗”如期上演时,不少人都长出了一口气,伦敦也随之进入了奥运的华彩阶段。目前在哈克尼的街头,去年被砸坏的店铺橱窗早就被修葺一新,在奥运期间夏季促销的广告也遮挡住最后一点骚乱的影子。然而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五环的光辉能迅速驱散人们心里的阴霾吗?
“激励一代人”的奥运口号确实响彻了整个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公园的每一座高大建筑上,也都贴着这句粉红色的标语。按照组织者提出的计划,到2014年为止,全球20个国家的1200万年轻人将得到资助,每个月至少有一次运动的机会。组织者提供的16页印刷材料称,从印度尼西亚到尼日利亚,从约旦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批的孩子第一次由此得到机会走上运动场。
伦敦奥运会的组织者在激励计划中并没有过多地提到英国人将如何被激励。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是个例外,他现身说法称:“体育关乎尊严、团队、信赖和自信,体育改变了我的生活。”不过这位37岁的球星不属于被激励的一代,身价千万的他是被作为榜样来激励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
其实英国的年轻人同样需要激励。去年8月骚乱后公开的监控录像曾让英国社会大惊失色,在制造骚乱的3000多名暴徒中,大部分是14岁至22岁的在校学生。有大约700名不满17岁的青少年被控参与打砸抢烧的犯罪行为,其中有218人被法庭判处监禁。
给这些参与反社会行为的一代人注入正能量是英国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首相卡梅伦也隔空喊话称:“当务之急,是让每个英国年轻人有机会参与到社区中去,做出一些积极的事情。”而奥运则是极佳的粘合剂,这些年轻人也是最需要被奥运精神激励的对象。
英国篮球队前锋波普斯·门萨-邦苏在这个时候可能比“高富帅”的贝克汉姆更容易激励年轻人。因为这位黑人球员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出生并长大,那里正是去年8月伦敦骚乱开始的地方。这位目前在土耳其俱乐部打球的球员说:“年轻人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我们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身为孩子父亲的波普斯认为要为年轻人指明未来的方向,体育则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让英国的年轻人爱上体育并不难,在骚乱一年后的奥运看台上,就有不少年轻人挥舞着英国国旗,向那些英雄致敬。
一场场精彩比赛确实能让英国年轻人多一些民族自豪感,但当激情过后,他们更加关心的却是当前的生计和未来的发展。在英国,到2015年将会有超过300万的青年人生活在平困线下,本来教育是改变生活的有效途径,可是这些年轻人面临的却是难以负担的学费:就在奥运会后一个月开学的新学期中,有上百所大学计划将学费涨到每年6000英镑的水平。即使背着沉重的教育贷款从大学的校门中走出来,前景也并不乐观,调查显示一些英国大学去年毕业的学生失业率超过五分之一。
看着奥林匹克公园里挥舞着旗帜的年轻人就会发现,奥运的激情确实在8月冲淡了伦敦这座城市的伤痕,然而五环也并非万用药,英国的年轻人还需得到更多的激励。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奥运留给伦敦最好的遗产并非英国金牌军团疯狂揽金的记忆,而是为包括哈克尼在内的伦敦东区带来1.6万个就业岗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