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话规则》:奥运乒球规则怎么改还是中国赢

  在伦敦奥运会到来之前,央视推出了一档名为《张斌话规则》的节目,为观众全面介绍有关奥运会各种“规则”方面的问题,新浪体育将为您连载本节目的内容,欢迎关注。

  说到乒乓球(微博),首先要说到一个人:英国的安妮公主。

  安妮公主是英国王室的第十继承人,假如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等前九位继承人都不幸身故,安妮公主就能成为又一位英国女王,她是英国王室成员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离婚的、第一个在1988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微博)委员的……

  安妮公主和奥运会规则曾经发生过直接关系:她在参加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马术比赛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则规定接受性别检查——她是奥运会自有对女运动员进行性别鉴定的有关规定之后,唯一一个违反此规定并且没有受到禁赛处罚的运动员。

  之所以在说乒乓球而不是在说马术的时候从安妮公主说起,和上述内容均无关系并且和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也没关系,而是因为安妮公主的这段谈话——

  “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对人们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鼓舞一些人、或者让另一些人泄气,你在一个运动员身上缝上英国国旗,那他的成绩可能会比平时好,因此,奥运会上团体项目的比赛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感情。但问题是,在奥运会上有一些项目:它们是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比赛的项目,却设置了团体比赛项目……”

  安妮公主的这段话,恰好符合一些人对于奥运会乒乓球团体赛设项的质疑:从设置单打和双打两个项目,到变成单打和团体两项,这究竟是不是一种进步?

  就这样有了团体赛

  1981年在德国巴登巴登召开的奥林匹克大会,对乒乓球的意义就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意义那样,关于这届大会,我们知道最多的是何振梁老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但事实上,那届大会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很多,例如决定让乒乓球进入奥运会。

  这以后,小小乒乓球的规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

  A,用不满名额

  和四十年前的“乒乓外交”不无关系,国际乒联是会员最多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一,因此它和国际奥委会达成的第一个协议是:男子单打64人、女子单打48人、男子双打32对、女子双打16对,总人数限额192人——这种配额,对于采用单败淘汰制的乒乓球来说,显然是合理和完善的。

  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参加单打比赛的运动员同时也参加双打比赛,因此在1988年、1992年、1996年连续三届奥运会上,乒乓球比赛的参赛人数都没有达到192人的最高限额,在国际奥委会希望限制参赛运动员总人数的背景下,乒乓球这种“占位置坑吃空饷”式的做法让国际奥委会大为光火,于是从2000年奥运会开始,乒乓球的奥运会总人数被削减为172人。

  对于国际乒联来说,削减名额等同于“黄牌警告”,于是在悉尼奥运会上,国际乒联采取了增加双打比赛参赛人数的做法,靠双打比赛增加的人数,好歹凑够了172人的名额。

  B,决定用团体替代双打

  国际乒联自己心里明白:靠增加双打来凑数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与其说用双打凑数,为什么不设立团体赛呢?

  和国际奥委会磋商的结果,“老大”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改项可以,但是不但不能增加人数,而且不能增加奥运会比赛的天数。2005年10月27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奥运会乒乓球团体赛诞生。

  实际上,国际乒联设立团体赛还有两重考虑:

  第一,尽量避免同一国家的选手在决赛中相遇。在前五届奥运会的20次决赛中,同一协会的选手相遇的情况出现了11次,其中又有10次发生在中国运动员之间,团体赛设立之后,像1996年奥运会和2000年奥运会那样,四项决赛中三项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的情况,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第二,增加非中国选手获得奖牌的机会。设立团体项目,固然使得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概率增加了,但是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的数量却会因此而降低,外国选手赢得奖牌的机会大增。

  先打单打和提前一年

  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是先团体后单打,伦敦奥运会改成了先单打后团体,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对各国运动员又有什么影响呢?

  先打团体赛,实力超群的中国队几乎稳拿金牌,这样在团体赛后,所有中国选手都已经是奥运会冠军了,再打单打会如猛虎下山一般——有本钱了!而外国选手中能够威胁中国运动员的优秀分子,由于要在团体赛中承担己队的重任,到了单打时难免出现体力和精力的纰漏。

  先打单打,外国运动员状态正好,会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何况在单打比赛结束后,中国运动员中就会有的赢、有的输——假如在团体赛中赢的得意忘形、输的急于翻本,从而背上包袱的话,岂不是增加了中国队在团体赛中“被爆冷”的可能性?

  上述这些考虑,国际乒联没有人说出来,但肯定是这么希望的。

  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还有一条规定:2011年单项世锦赛之后世界排名前28位的选手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但每个协会最多由此产生两个名额,第三个参加者的世界排名不能高于前两人。

  这个规定对于中国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关键是对第三人的限制。

  在乒乓球运动的历史上,中国队多次采取“雪藏”主力队员的做法出奇制胜,即在大赛之前让一些拥有特殊技术打法的选手少参加国际比赛,然而在现在这个规则下,“雪藏”的做法变得困难了。

  “轮换发球法”

  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子团体新加坡队对韩国队的半决赛进行到第五盘时,场上突然出现了第三名裁判员,因为比赛将实行“轮换发球法”,第三名裁判员将专门负责计算击球板数。

  根据规则,在现行11分制下,当一局比赛的对阵时间超过10分钟时(双方得分均为至少9分的情况除外),将实行“轮换发球法”,即对阵双方轮流发1球,如果发球方在对手还击12板时仍未能得分,则判定接发球方得分。

  最初的乒乓球比赛,对于比赛时间没有规定,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场团体赛的冠军争夺战会连续打上3天才决出胜负,一场男子单打赛对阵8个小时刚打成2比2,一场男子单打赛两个运动员以搓对搓两个半小时之后比分还是0比0……于是在1937年,国际乒联开始采用“突然死亡法”,规定每局对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限时一到,分数领先的一方便获胜;如果到时双方比分相同,就再加赛5分钟,先得分者为胜方。

  然而这一规则又带来了新问题:1948年在英国温布利举行的第15届世乒赛上,匈牙利选手和奥地利选手相遇,三局比赛的比分是8比1、4比3、3比0,两人的总得分是19分,还不到一局的法定分数21分!

  于是国际乒联不得不再次修改规则,从1961年开始采用“轮换发球法”:当一局比赛打到15分钟还未结束时,先发球的一方如果不能在12拍内结束比赛则判对方得分。

  在21分的时代,最经典的一次“轮换发球法”出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王楠对阵前奥运会冠军陈静的半决赛,陈静赢了第一局、第二局9比3领先时裁判突然叫停,说要实行“轮换发球法”。陈静在回忆这场比赛时心有不甘地说:

  “轮换发球只有在单局比赛超过15分钟时才实行,在两个进攻型选手的对攻战甚至一攻一守的攻削战里都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削球选手相遇时才有可能出现,我和王楠都是进攻型的,况且第二局一共才完成12分……当时我打得正顺手,这种改变肯定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后来就输了。如果对手不是中国人,我肯定会去较劲,但既然对手是王楠,就算了。不过直至现在我都觉得,这场比赛太奇怪了……”

  用规则限制中国队

  在最近三十年间,国际乒联对于规则的修改,几乎都是针对中国队的——

  第36、37届世乒赛,中国队共在14项比赛中获得13项冠军,其中在参加团体赛的18名运动员中,使用长胶、生胶和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有6人。欧洲运动员对这种打法和球拍很不适应,提出了要求改变规则的呼声。因此,在第37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国际乒联大会上,对规则进行了修改——第一,从1984年1月起,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均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第二,限制运动员在发球时背对对手或使对手看不见其发球动作,在发球时不允许运动员跺脚。到第38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再次明确规定:球拍两面不管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是一面红色、一面黑色。

  这还没完,第39届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又出新规:发球时球离手后向上垂直抛起的高度不能低于16厘米。1998年5月,国际乒联理事会又以19票对18票通过了限制使用长胶的规定……

  1999年,新任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上台,先后出台了四项新规则:2000年10月1日,乒乓球从直径38毫米增加到40毫米;2001年9月1日,每局比分从21分改为11分;2002年9月1日,实行无遮挡发球;2008年9月1日,禁止使用有机胶水。

  众所周知:所有上述规则的修改,并没能限制中国乒乓球的优势……

分享到:

相关专题:张斌话规则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