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7月26日奥运专电题:奥林匹克的英国式参与
新华社记者白旭
身穿紫色和红色的统一T恤,满头白发的艾伦·法默作为伦敦奥运会志愿者非常热情。
“你需要帮助吗?”他笑容满面地主动问站在自己面前的记者们。法默工作的地方是一家负责奥运会报道的媒体指定酒店。几年前,他从一家电信公司退休。当得知奥运会招募志愿者时,他主动报了名。
伦敦有7万名法默这样的志愿者。奥运期间,很多人都将工作10到12小时却没有薪水。
但是老人似乎并不在意。“毕竟在本国举办奥运会对我们来讲是很难得的,我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他说。
事实上,“参与”是很多英国人对伦敦奥运会的态度。
四年前,北京奥运会以其恢弘的气势被载入史册,与此相比,在欧洲金融危机中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可能略显寒酸,没有太多豪华新颖的场馆,甚至有的都还没有完全完工,但是这并不妨碍英国人分享奥运会带给他们的喜悦。
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化,英国举办了长达12周的文化奥运系列活动,这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节,旨在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享受这难得一遇的盛会。根据活动安排,很多表演活动会出现在街头巷尾,邀请人们加入。
漫步在伦敦的街头,或许你哪天就能看到一位歌星。上周六在东伦敦的Westfield购物中心前面,很多人围着一个著名歌手,有些把购物袋放在地上,有些轻轻拍着怀里的婴儿,听得入迷。
最著名的歌剧被搬到了特拉法加广场,人们可以免费欣赏《歌剧魅影》、《雨中曲》、《狮子王》等经典,成百上千的人站满了广场,很多轻声跟着一起唱,仿佛一个庞大的合唱团。
即使是无家可归的人也被给予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300名流浪汉在皇家歌剧院进行了演出。当布莱恩·莫里森戴着黑色的礼帽怀抱木吉他时,他已不再是那个有精神问题的工程师,而正在准备诗歌表演的安德鲁·麦卡希翁也不再是那个酗酒成性的醉汉,他内心深处的梦想被唤醒了。
节日的气氛在伦敦以外的地方也能被感受到,从阳光明媚的威尔士白色海滩到人迹罕至的苏格兰边境废墟,从古色古香的莎士比亚故居到坚固苍凉的哈德良长城。
海风中,数百顶帐篷在夜色中发出橘黄色的光,空气中弥漫着诗歌的朗诵声。尽管寒意逼人,仍然有很多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到那里享受片刻的宁静。
火堆旁,古老的巨石阵变成了火光乐园,这个平时很清静的地方一下子喧闹了起来,而更多的人排着长队,等待进入。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平时是不允许靠近的,是奥运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巨石阵。”
孩子们也获得了一个参与奥运的特殊方式。《泰晤士报》提供了一个剪报集并在奥运会期间每天提供专版照片供孩子们剪下来贴到集子中,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记录下一段历史。
英国人运动的热情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受到。
在伦敦的公园里,随处可见跑步锻炼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风雨无阻。周末的时候,绿草地成了孩子们的球场。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孩子在社区教练的指导下断球、过人、直塞、射门,一气呵成,说不定哪一个就是将来的贝克汉姆或者鲁尼。
马奇温洛克是一个偏远的小镇,不通火车,手机没有信号,全镇只有不到三千人,但是那里每年都举办自己的奥运会,场地是当地的一所小学。人们不分地域国际年龄性别均可加入。
“很多人不能参加今年的伦敦奥运会,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奥运,”14岁的参赛者奥利佛·普里斯说。
这番话与一百多年前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想法不谋而合。
“重要的是参与,”顾拜旦曾如是说。
所以,忘掉那些赛场的条件与奖牌榜的排名吧。如果人们能够感觉到自己真正“参与”到了奥运中,这才是奥林匹克真正的意义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