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晚报:奥运金牌给国人带来什么?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3日02:04  大连晚报微博

  本报英国伦敦电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讲述了一个冤狱、仇恨和爱情的故事。  从北京到伦敦,当奥运金牌成为了参加奥运会的终极目标时,奥运也进入到一个“怀疑”的时期,从北京到伦敦,从51枚金牌到38枚金牌,中国奥运金牌依旧灿烂,但在灿烂的背后却是外媒的质疑,我们自己的追问……

  奥运金牌是一笔糊涂账

  奥运金牌,是每一个参加奥运会运动员所追逐的目标,不过为了奥运金牌,每个项目的投入却是一笔糊涂账,之前有人从“中国备战雅典奥运会4年耗费200亿,一共获得32枚金牌,每枚金牌成本超6亿。”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每枚金牌耗资6亿的说法有些夸张,但这反映出打造一枚奥运金牌,需要的不仅是运动员的天赋,还有巨额资金的支持。

  本届奥运会上,孙杨(微博)和叶诗文(微博)很好地在奥运会扬眉吐气了一把,巧合的是两人均来自浙江游泳队,游泳项目是典型的高档消费,国家游泳队主教练曾说穷的地区一般很难发展好。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叶诗文、孙杨这两个奥运冠军都是浙江人。

  相比较而言,我国夺金的优势项目,乒乓球(微博)、跳水、举重等项目花费明显少了许多,但花费少并不能说不投入或者少投入。所以,一枚奥运金牌投入多少,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项目的不同,所投入的资金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的体制下,资金的保证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这也就是为何竞技体育强省都是在经济基础比较发达的地区。

  当然,对于奥运金牌,除了资金的投入外,更有运动员和教练辛勤的努力付出。

  奥运金牌成唯一标准

  本届奥运会,我们除了记住一张张奥运冠军的笑脸,其实举重56公斤级运动员吴景彪(微博)夺得银牌后捶地、倒地、情绪崩溃的画面更让我们觉得难忘。一句“我有愧于祖国”或许就是当时吴景彪的真实想法。由于高投入,奥运金牌几乎成为了中国代表团唯一的评定标准,即使是一枚宝贵的银牌,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失败。为了金牌,吴敏霞在备战期间,被瞒母亲病情;为了金牌,举重冠军林清锋六年没有回家,而自己的父亲竟然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有人把奥运会当做四年一次的“赌博”,四年的高投入必须有所回报,这个回报自然是指站在奥运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到了奥运赛场却演变成为了“只许胜、不许败”。赛前,运动员们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风景如画的奥运村,面对生死一线的战场,有谁还能有闲暇的时间去享受。

  外媒:奖牌掩盖了代价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受到外国媒体的质疑。路透社更是以《奖牌掩盖中国举国体制的代价》为题,将举国体制的弊端直截了当地指了出来。文章首先对中国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大多国外媒体的报道类似,他们将中国的“举国体制”和前苏联、西德的体育体制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命令和控制的体系。在一些媒体看来,中国的运动员从小被带进了训练场,开始了残酷的训练,运动员没有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训练。文章最后谈到了金钱的奖励和不惜代价。文章中提到,为中国奥运会带来荣誉的运动员会获得来自国家的酬劳,从国家总局和下级地方政府的奖励。而一些不成功的运动员,只能忍受着长期的病痛和贫穷。

  在奥运赛场上,每当国旗飘扬,国歌奏响,那一刻身为中国人,特别是在现场,的确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但在奥运会后,或许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奥运金牌真正能给国人带来什么,其价值真正体现在什么地方?

分享到:

相关专题:伦敦奥运总结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