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要金牌更要从容

  伦敦启示录

  伦敦奥运开幕之初,曾有一家网站做过一次调查,在“你对中国夺金数量是否在意?”选项中,表示自己“越来越不在意”的网友占42.3%,而“越来越在意”的仅为3%,有40.6%的网友则称“一直很在意”。

  金牌诚可贵,心态价更高。探问

  大国心态

  “如果说今天的四成以上中国网友开始对中国团夺金数量“越来越不在意”,这是一个伟大进步的话,那我们先得感谢强大的中国体育团。这些年来,运动员们给“大国心态”做出了最好的奠基。

  什么是体育大国心态?如果细心梳理一下,你会发现,宽容是第一要义。白岩松说

  伦敦奥运期间,英国人爱国热情高涨,到处是英国国旗。对金牌相当崇拜,头四天没拿到金牌,英国人都快疯了。而得到了首金,那个人成了国家英雄。

  民众反应

  从媒体的报道和民众的反应来看,中国体育的“大国心态”在民间已然养成,而处于竞技体育第一线的某些运动员和官员们,反而还没有全然适应。

  该网站不太起眼的调查结果,后来被论证为中国体育迷显示出“大国心态”。确实,它击碎了某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奥运会前的“著名预测”——“金牌拿少了,老百姓得把我们骂死!”并因其可贵,将持久地在国人有关奥运的记忆中,占据一个突出位置。

  从“英联邦全运会”说起

  英国人看奥运,有如十几年前中国人看奥运……那时金牌或奖牌,是我们看奥运唯一目的

  每个人眼中的奥运会都不尽相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日前就做了总结,他认为“伦敦很成功地主办了一届英联邦全运会”,理由如下——“在伦敦奥运这些天,我不可能天天去赛场看比赛。于是,要打开电视看。可没两天我就明白了,要想找到英国人以外的比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北京奥运时,中央电视台要专门拿出两个频道甚至更多,来播没有中国人参加的高水平比赛。但在伦敦,这不可能。平面媒体上天天也是如此。英国金牌选手占据版面,只有博尔特与叶诗文(微博)才能拿走一些。可叶诗文有这待遇,还因为有质疑的因素在里面。伦敦奥运期间,英国人爱国热情高涨,到处是英国国旗。对金牌相当崇拜,头四天没拿到金牌,英国人都快疯了。而得到了首金,那个人成了国家英雄。而后来获银牌的选手,居然也说‘对不起’。看来,有些事儿在哪儿都一样!”

  是的,英国人看奥运,有如十几年前的中国人看奥运。为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金而血脉贲张,又为兵败汉城无比心酸……那时候,金牌或奖牌,是我们看奥运的唯一目的。

  体育大国心态的养成

  “你出外比赛,谁来照顾你家里那只猫呢?”

  ——这可能是伦敦奥运会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问

  体育大国心态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本届奥运会上,陈若琳在女子10米跳台上为中国团摘得奥运历史上第200金,当夺金已成习惯,再来说“大国心态”,才不至于是雾里看花。因此,如果说今天的四成以上中国网友开始对中国团夺金数量“越来越不在意”,这是一个伟大进步的话,那我们先得感谢强大的中国体育团。这些年来,运动员们给“大国心态”做出了最好的奠基。

  就大国心态而言,英国,其实还在路上。

  什么是体育大国心态?这其实复杂。但如果细心梳理一下,你会发现,宽容是第一要义。

  举重选手吴景彪(微博)的际遇,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一个最佳视角:在男子56公斤级决赛中,他意外丢了金牌,获得一枚银牌。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大力士竟泪如雨下,连称“我对不起大家”……而赛后国内媒体的报道中,鼓励之声一片,几无有非难的。

  一位外媒记者的问题更让吴景彪吃惊,因为她居然在问:“你出外比赛,谁来照顾你家里那只猫呢?”——这可能是伦敦奥运会上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问。原来,这名记者一直喜欢吴,而且喜欢从微博上了解吴的所有信息。

  宽容,是第一要义

  宽容,是对奖牌的宽容。而只有从容面对,才能把游戏的真身还给奥运,才能让体育回到凡间

  从媒体的报道和民众的反应来看,中国体育的“大国心态”在民间已然养成,而处于竞技体育第一线的某些运动员和官员们,反而还没有全然适应。

  中国选手孙杨(微博)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与韩国选手朴泰恒并列第二,而赛后悬挂国旗时,我们的国旗挂于韩国之下,一度引来如潮舆论。当后来了解到这是由国旗悬挂处宽度不够所致,大家也就释然了;羽毛球(微博)男单决战中,中国选手林丹逆转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赛后,几乎所有中国球迷在祝福“超级丹”的同时,都真心为李宗伟惋惜;体操赛场,当“吊环王”陈一冰遭遇黑裁,最后一刻金牌变银牌之后,他仍能微笑着拥抱冠军对手,然后照例在赛场上展开李宁为他书写的“冰力十足”的横幅,获得广泛赞誉。

  所有这些,都是本届奥运我们“大国心态”不容忘却的纪念。宽容,是对奖牌的宽容,是对对手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比宽容更高的境界,就是从容。而只有从容面对,才能把游戏的真身还给奥运,才能让体育回到凡间。“体育就是一

  种教育。”这是前“体操王子”李宁说过的话,放在这届奥运会,其深刻含义才刚得到应有的诠释。

  华西都市报记者

  贾知若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