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德
我一直认为,闭幕式才代表了奥林匹克的精神本质和理想,快乐、狂欢、友谊、无界限、世界大同。
开幕式充满了仪式化色彩,过于庄严,英国人为之加入许多幽默元素,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特点。闭幕式就轻松得多,一些繁文缛节必不可少,但也尽量简洁,主基调是狂欢,载体是歌舞。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最具代表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感本身就直接来源于古希腊文明。希腊人选择酒神狄奥尼索斯文化作为闭幕式主题,相当准确。这位宙斯和凡人女子的儿子,是天国的异类和叛逆者,却是人类隐秘激情以及和平与新生的象征。他教会人类种植和酿酒,他受尽迫害,四处流浪,所到之处载歌载舞,狂饮纵欢。尼采将他描述为人类打破禁忌、追求个体解放、复归自然体验的痛苦与狂喜交织的一种癫狂状态。
人类的生存状态就是在神性与人性、理性与感性之间痛苦摇摆的状态,需要秩序、规则、约束、结构和分群而治,但也带来禁忌、束缚、压抑、差别、偏见和争斗。现代文明的重要主题是寻求一种平衡状态,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这种状态的完美体现,有竞技、有规则、有群体区分,但追求是公平、自由、消弭歧见、融和、个体化。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将开幕式和闭幕式做出形式上的区分,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那个时代,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冷战思维几乎割裂整个世界,在奥运村,两大阵营运动员互相警惕,不相往来。据说是因为一位华裔少年的建议,奥组委决议闭幕式取消以国家为序列的入场形式,改为运动员自由入场。从此之后,这种形式被所有主办国效仿,成为奥运会最为温馨的画面。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劳伦·杰克逊拥抱姚明的镜头,就是这种形式的浪漫诠释。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国家和人类关系的窗口,国家或许是人类之间迄今为止无法消除的一条分界线,这种共同体形式为人类带来安全、保障和归属感,但也带来无穷无尽的冲突和争端。我想,如果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的是对国家形态的现实认同,闭幕式则代表了无国界和人类大同的尝试和理想,代表了解除人与人之间身份印记、以纯粹个体状态寻求友谊和欢乐的可能性。
我们为什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