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中国乒乓球独孤求败有隐忧

  □令狐一刀

  “余纵横天下40余年,欲求一败而不可得。”好大的口气!是谁如此托大?这便是金庸笔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独孤求败,杨过的隔辈恩师。他只是用留下的剑招指点了一下(有的还是老神雕代课)杨过,杨过便成为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独孤老先生的功力如何深不可测,您就随便想吧。

  但独孤求败毕竟是金大侠笔下的虚构人物,中国乒乓球却是现实生活中的“独孤求败”,此次奥运会又包揽4金,就连单打的亚军也不让人家沾边。至此,乒乓球从1988年进入奥运会殿堂以来共产生了28枚金牌,中国夺得其中24枚,比例高达86%,还有4届实现了包揽。此种绝对优势地位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任何一个项目的垄断性统治,类似苏联(包括俄罗斯)对花样游泳、英伦三岛对斯诺克的霸占。

  中国乒乓球的辉煌是有其必然性的:雄厚的群众基础,国家资金的全力支持,体制内人员的优厚待遇,成熟有效的竞训体制,极有针对性的精兵政策,使得以散兵游勇为主体的外国选手(包括韩国的半职业化选手)越来越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是乒乓球的“战国时代”,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盖亭、塞弗、萨姆索诺夫、刘南奎、金泽洙、玄静和等曾给中国选手以极大的冲击。20多年过去了,除了自身技战术尚有重大缺陷的波尔和柳承敏外,再没有能动摇中国统治地位的顶级高手出现。

  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又看到了从1988年起参加过7届奥运会的佩尔森、塞弗和普里莫拉茨的身影,他们同时代的中国对手如江嘉良、陈新华、陈龙灿等人,孙子都快上幼儿园了,他们还在坚持,但时光飞逝,岁月无情,他们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尽管他们还是那样尽力,老塞弗还像以前那样把短裤捋得高高的拼了老命拉弧圈球,但他们还是早早地被淘汰,眼睁睁看着中国选手依次君临天下。

  为了遏制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家独大,国际乒联想尽了办法:大球改小球,21分改11分,双打改团体,九盘五胜改五盘三胜,无遮挡发球,使用有机胶水等等,可谓绞尽脑汁,结果仍然无法阻止中国的包揽。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举国体制的胜利,深厚底蕴的必然。有中国观众幽默地说:“别说大球改小球,就是改成实心球,只要是在桌上隔着网子打,中国还是冠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如何,一个协会对一个项目长期的大包大揽总不是好事,它会妨碍该项目的推广、普及,会影响它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拓展,会使赞助商、媒体、观众逐渐对这项运动失去兴趣,因为没有任何人喜欢看一场早就明确预知结果的比赛。可以想象到的是,奥运会以后,国际乒联会进一步推出针对中国的措施,以便让更多的球队有竞争力。更大的隐患则来自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在他们看来,在欧美早就是小众项目、没有多少“钱”途也没有竞争力、已经成了中国队“玩物”的乒乓球或许已经没有留在奥运会的必要了,没准下次调整奥运会项目时,就有可能把它和同样是中国占统治地位、本次又闹出消极比赛的羽毛球踢出来。倘若真的这样,那就是国际乒乓球运动的悲哀,是中国体育的不幸了,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我们必须未雨绸缪。④11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乒乓球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