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马堃
在奥运会历史上,有很多运动员本可以拿到金牌,最终却由于各种原因失之交臂。
苹果别瞎吃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古巴哈瓦那、此前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邮差费利克斯·卡哈尔出现在起跑线上,好心人眼看他身穿长袖衬衫、长裤和笨重的皮靴,临时帮他剪短了袖子和裤管,并借来一双轻便的鞋。
比赛开始后,卡哈尔一直跑在前面,很有希望拿到金牌,可是途中他却突然不见了。原来,卡哈尔因饥渴难耐,便跑进一家果园,吃了几个青苹果,因此被对手们甩在了后面,最终只拿了个第4名。
裁判惹的祸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法国铁饼运动员保罗·文特完成了破纪录的惊人一掷,但现场裁判却没看见,判他重掷,最终冠军落入美国人手中。
信仰更重要
苏格兰运动员列杰尔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一人获得男子200米、400米两项冠军,本来他还可能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但由于比赛安排在星期天进行,身为神学院学生的列杰尔要做礼拜,因此放弃了这项比赛。
帽子有玄机
1948年伦敦奥运会马术比赛中,瑞典队本来以1366分的最好成绩获得团体比赛的冠军,但最后却被取消资格,原来是因为瑞典队的佩松不符合当时“运动员必须是军官”这一规则。
佩松只是一名下士,为了参加奥运会,临时被提升为军官,可是瑞典军方竟忘记了给他更换军帽。结果佩松依旧戴着下士的军帽参加比赛,被裁判发现,本该到手的金牌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