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组图) |
伦敦《泰晤士报》:60多名记者参加,力度大于女王盛典
手机、平板电脑版奥运同时推出
《泰晤士报》的英文很简洁,就是THE TIMES,实际上就是“伦敦时报”,与《郑州晚报》性质相似,都是综合类的都市报。这家严肃大报一度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尽管从2004年缩小版面一改大报形式,但依然是伦敦第二大发行量的报纸。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泰晤士报办公现场,有幸了解这家有227年历史的英国同行的流程运作以及他们如何打响奥运这一仗。
首席记者
郭韬略 伦敦报道(文/图)
英国人终于在奥运上夺金后,当地媒体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就此落地。《每日邮报》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先是在版面最上头挂了一张自行车冠军维金斯的大相片,下面还有赛艇选手格罗威尔/斯坦宁的夺金照,两块金牌的配文都不少于三篇。
而在此之前,心情郁闷的英国媒体亦没有放过对非金牌选手的深度报道,在银牌或是铜牌上同样抱有足够的兴趣。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页面上有一个“最新得金榜”板块,不管你是英国人、伊朗人,还是埃塞尔比亚人,只要夺金就能上榜。这些都只是外媒对本次奥运会报道的冰山一角,他们懂幽默、会宽容、具有攻击性,是你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只是这扇窗并非完全透明。
BBC这样解说射箭比赛:“中国真的很想拿到这枚金牌。他们已经拿了3枚银牌了,每次都输给韩国。韩国在现代奥运会里几乎包揽所有射箭金牌。你知道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哪个队包揽了所有3块射箭金牌吗?”“英国?”“对啊,我们包揽3金,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届奥运会射箭只有英国参加了。哈哈哈……”
外媒视角下的奥运会
副总编“冒险”领记者参观
《泰晤士报》位于伦敦塔桥旁边。进入《泰晤士报》,首先要提前申请,等候对方通知,在进入大楼之前再次提交自己姓名。在确认无误后,记者通过安检,抬头就看到前方的墙上有一个指示牌,上面标着《太阳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共有13层,除了上面的3张报纸,还有些楼层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办公场所。
第一位接待记者的是《泰晤士报》新闻副总编罗宾·汉斯。他微笑的神情看起来却很紧张,不停地希望记者加快节奏。“我们现在都在为奥运会忙碌,时间太紧张了。”他陪同记者的时间也只能有半个小时。旁边一位工作人员补充说,因为奥运的缘故,每个人都忙得像打仗一样,《泰晤士报》总编曾觉得不太方便安排中国同行参观,但罗宾还是“冒险”安排了。
投入规模比女王庆典更大
“5楼和7楼是我们的办公层,现在5楼基本全是奥运报道的工作人员。”罗宾介绍。一打开5楼大门,奥运气息迎面袭来。鲜亮的五环标志迎接到来的客人,走廊的一周画上了4道线作为“跑道”,顿时有种赛场的感觉,墙壁上则是历年奥运会上动人心弦的时刻。
“这就是我们的体育部门,为了奥运报道又从别的地方抽调了二三十名记者,现在共有50多名记者。”此外还有10到12名摄影记者。罗宾介绍靠近玻璃墙坐成一排的是奥运体育编辑,他们随时处理前方记者发回来的稿子。“这次投入的人力比女王庆典还大,工作强度也更大一些。”罗宾这样说。
网站手机平板电脑均可看
记者注意到,在体育部不少记者编辑不是在写稿,而是打开两个以上的奥运比赛画面,像是在做视频编辑。罗宾解释这是他们的iphone、ipad、itouch等各种客户端接收内容的处理中心。“我们现在不光有纸质版的,还有各种网站、手机、平板电脑多种阅读方式,每天下午5点是他们的截版时间,也就是在这之前也把当天所有有趣的新闻做成ipad等版本,供客户阅读”。
利润更多来源于网上订户
据介绍,奥运期间该报的发行量也从平时50万增加到62万。但大部分利润还是来源于网络订户。网站是付费之后才能看的。“这些技术的成本非常高,但还是盈利的。”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泰晤士报》去年设置收费墙以来,网站用户从220万降低到15万,但这15万都算是《泰晤士报》的长期用户,会反复订阅。这个收费墙的设置让无论是手机用户还是电脑用户都要缴费后才能阅读。“目前平板电脑的费用是每周4英镑(记者注:每份《泰晤士报》1英镑)”。此外他们也在谋求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时候我们希望做一个内容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