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有谁因女篮爱上篮球 她们是真榜样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01:57  新浪体育微博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消息,伦敦奥运会女篮1/4决赛,中国女篮以60比75负于澳大利亚队,无缘奥运四强。即便不考虑最终的名次,同样是结束本届奥运会征程,中国女篮的格调也要比中国男篮高很多。这不仅仅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问题,中国女篮实在是给中国男篮树立了一个必须学习的榜样,一个必须仰望的标杆。

  中国女篮VS澳大利亚女篮,赛前主流博彩公司开出的盘口是澳大利亚女篮让16.5分,单从这个盘口看,两队的实力差距明显,中国女篮基本上不存在爆冷的可能。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甚至是略显保守的结果预估。要知道,四年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支中国女篮的实力比之现在高出不少,苗立杰(微博)加油和陈楠(微博)加油等人都是当打之年,整支球队的年龄结构也很合理。尽管如此,在半决赛中遭遇强大的澳大利亚女篮,中国女篮还是生生输掉了34分,实打实的一场惨败。

  正因如此,赛前不管是主流舆论还是坊间声音,大抵都是以鼓励为主,只要打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要在精神上自己放弃不在场面上太过难看便可。尤其是在中国女排(微博)加油刚刚输给日本女排无缘四强的当口,实力退化严重、真心拼不过对手的中国女篮不能再挑战国人本就脆弱的神经和极易激怒的心态。

  结果如你所知,中国女篮非但没有一泻千里给球迷们添堵,反而用不畏强手、不妄自菲薄的精神“感动中国”。

  比赛的过程无需多言,简单得说,面对拥有劳伦-杰克逊和坎贝齐——就是完成奥运会女篮历史上首次扣篮的那位高壮妹子——两名超级内线,无论是身体素质和战术素养都远远高出一筹的澳大利亚女篮,三节打完中国女篮只以52-55落后。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结果算得上是个冷门,中国女篮用精神和毅力把比赛拖进了末节决斗。

  这已是中国女篮的至高水准,换种说法,她们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前三节耗光所有弹药后,精疲力竭的中国女篮在第四节完全陷入对手的节奏,完全被对手的内线搞垮,并最终以15分告负,这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结果。错,不是“可以接受”,是超出预期,是值得褒奖。

  中国女篮与澳大利亚女篮的纸面实力差距,绝不会小于中国男篮之于澳大利亚男篮。虽然都是一样的失败,但从比赛进程和精神状态来说,如果说中国男篮是窝囊地死去(输给澳大利亚男篮,事实上已经宣告了中国男篮冲击八强失败),中国女篮就是站着、高昂着头颅离去,离去的背影尽管寂寥落寞,却高达伟岸。

  论困难,中国女篮绝不比中国男篮小。中国女篮青黄不接的状况比中国男篮更加糟糕,玄冥二老陈楠和苗立杰都是年过而立的老将,都是咬牙和生病死磕,都是忍着疼痛苦苦坚持,而宋晓云加油和陈晓丽(微博)加油都算是“临时”回援。奥运会后,王治郅加油、刘炜(微博)加油和朱芳雨(微博)加油要告别国家队,而中国女篮则是陈楠、苗立杰、宋晓云和陈晓丽四老告别。诚然,姚明退役给这支中国男篮带来的打击巨大,但是要知道,中国女篮即将告别国家队的四老几乎都是2008年时的主力。这就是这支中国女篮的窘状:基本上就是一帮老人儿为了三大球的命运在坚持。

  令人感到嘲讽又必须引发我们尊敬的是,中国女篮表面看上去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奥运冲八的希望比中国男篮高不到哪儿去,却成了中国三大球成绩最好的一支队伍。可以想象,三大球本就是中国体育不可触摸的痛,倘若再没有中国女篮的第六名来维系颜面,中国体育的脸往哪儿搁?

  可以被打败,却不会轻易被击倒,这就是中国女篮的特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男篮七战全败,中国女篮却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银牌。不要说什么举国体制,不要说别的国家彼时还不重视女篮运动,单就对于国人的影响力而言,1992年的中国女篮就像是玫瑰碗惜败的中国女足,影响了很多球迷从此爱上了这项运动。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国宝”姚明的带领下勇闯前八,而中国女篮却在低调中爆发闯进四强,本届奥运会亦然,中国男篮五战全输狼狈出局,中国女篮却在乏人关注的情况下连克捷克克罗地亚和安哥拉,提前两场比赛闯入前八。

  在中国篮球日益衰败的今天,是中国女篮让很多球迷保留住对于篮球的热爱。可令人唏嘘的是,同样是中国篮球,女篮比男篮的成绩高,在收入和关注度上却远远无法和后者相提并论。据某从业人士透露,全国只有20个省市还有女篮队伍,成年队人数不足300人。

  人才基数如此之少,实在是因为女孩子打篮球,不会像男孩子那样,拿高薪有代言,据某运动品牌的负责人说,有些女篮队员连篮球鞋都要自己买。即便是水平较高的女篮球员,年薪基本上在10万元左右——这比普通的白领职工高不了多少。

  中国女篮的例子告诉我们,有态度,无所畏。这一点,足以让更为光鲜更为富足的中国男篮球员感到惭愧。

  (流浪狗)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篮球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赵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