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面对刁钻问题畅所欲言 法网英雄不断被误解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25日08:06  新闻晨报
李娜将出现在伦敦奥运赛场上李娜将出现在伦敦奥运赛场上

  直抒胸臆让李娜(微博)显得非常真实,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没人再会喜欢这种有些鲁莽的直接。

  或许从未有人和李娜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在下意识里,她总是会习惯性地保护自己。这种保护很自然,却也很直接,直接到容易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她自己。

  晨报记者 黄嫣(微博)

  李娜的故事从2011年展开更为恰当一些。也就是在此后一年的时间,舆论就把一位刚刚捧上神坛的女人送进了地狱。

  这原本是中国体育职业化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一切正常的就和我们习惯于调侃贝克汉姆或者科比的私生活一样。

  但李娜的身份,却导致一切过于触目惊心。

  直抒胸臆曾引以为豪

  直抒胸臆曾是李娜引以为豪的个性,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没人再会喜欢这种直接的脾气。

  但让李娜不解的是,为什么真实和伤害之间,只是那么微妙的距离。

  或许从未有人和李娜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在下意识里,她总是会习惯性地保护自己。这种保护很自然,却也很直接,直接到容易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她自己。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切能回到过去,我不知道会怎样来审视现在的自己。”2012年法网最后一场发布会,李娜一边哭一边说着这句话——严格来说,她并没有哭,因为眼泪还倔强地在眼眶里转着,她也努力睁大着眼睛不让它掉下来。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当时在场的每个人心疼不已。

  这也是李娜第一次对着记者红了双眼,之前她几乎从不这样。

  也差不多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娜突然变得敏感和爱哭,有时候甚至就像是个刺猬,顽强地抵御着外界对她的种种试探。

  所以在法网和温网这两大比赛中,李娜表现得有些怪异。每一场比赛的赛后发布会上,在英语和中文的提问阶段,她总是会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自己:面对国外记者有礼有节,时不时还会蹦出几句有意思的话;对于国内媒体,却是毫无保留的抵触。“我知道舆论怎么说我,赢球的时候我是李娜,输球的时候我就是×××。”在温布尔登,李娜用中文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不是记者一个人的感受。在巴黎,从罗兰加洛斯回酒店的班车上,一直负责李娜发布会事宜的WTA官员就曾试探性地问,你们到底用中文问了她什么问题,她为什么到了那个时候就会不高兴?

  这个问题无法解答,就像是一种天生的对峙一样,我们都以为彼此在故意攻击对方,却不曾低头思考自己的问题。

  未见更好战绩消耗热情

  长时间的对峙情绪,让媒体和李娜的关系一直在剑拔弩张的微妙尺度上游走。

  如果说,一年前中国的媒体都在为李娜鼓掌庆贺的话,那么最近这一年多以来,陪同她等待和纠结的过程已让大部分人的热情消失殆尽。而更让人害怕的是,一种近乎于挑拨的言论已慢慢压倒之前的鼓掌和庆贺。

  6月初,也就是法网进行到第二周,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拿着翻译好的中文提纲来问中国媒体,这些问题问李娜合适吗?

  当时,哪怕只是瞄一眼你都能意识到这些提问有多么尖锐。里面包括了“你认为现在是在独自享受一种特权吗”、“你认为你现在真的是所谓的职业选手吗?毕竟你现在还在举国体制之内”、“你认为你的队友会妒忌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吗”等等,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李娜目前的各种质疑。

  幸运的是,那次采访最终被WTA新闻官挡了回去。

  幸运躲过刁钻问题

  或许是第二天李娜恰好输了球,又或许是李娜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反正最终日本记者的这些问题被抛给了郑洁。

  当时,这位日本记者问郑洁,你们有没有想过李娜为什么比你们打得好?好脾气的郑洁想了想,明显对于如何回答有些迷茫,毕竟这绝非三两句就能说清楚。

  思考再三,郑洁侧着脑袋回答说,“可能她比我们强壮吧。”“那为什么呢?”“为什么?”郑洁被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搞得又好气又好笑,“我能回答‘她吃的比我多吗’!”

  这个回答郑洁是用英文说的,全场一片爆笑,日本记者也只能挠挠头离开了发布会现场。后来郑洁问记者,他干嘛要问我这些尴尬的问题?

  是啊,没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刻意挑拨的情绪一直存在,并且根深蒂固。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网球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